第12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十项行动 见行见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市农业农村委 天津日报
乡村振兴示范村巡礼~~~北辰区西堤头镇刘快庄村依靠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乡村速递~~~
乡村速递~~~
乡村速递~~~
乡村走读~~~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走读
赋能新“稻”路 收获好“丰”景(图)
本报记者 杜洋洋 通讯员 张晶晶 王婷宇
宝坻区农委的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王瑞东正在开展水稻收割前的测产工作。 照片由受访人提供

  “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吨粮田’的目标实现了。”日前,在宝坻区尔王庄镇黄花淀村瑞东家庭农场的300亩试验稻田里,区农委的技术人员跟种植户王瑞东正在开展水稻收割前的测产工作,他们随机抽取部分稻穗,又是去杂称重,又是测水分,一通操作下来,兴奋地宣布喜获丰收。近年来,尔王庄镇瞄准水稻产业关键环节发力,赋能新“稻”路,收获好“丰”景。

  丰收时节的稻田,像平铺开来的金色绸缎。“水稻优质高产的第一步就是选好品种。”王瑞东感叹这一年的付出,“去年亩产900公斤,想再创个纪录。今年选择了‘津农香656’新品种,用上了测深施肥、宽窄行插秧等新技术,增加了水稻种植株数。再有,稻蟹立体生态养殖让综合效益更加可观。”

  记者一路向南,看到潘套村村东的稻田则是另一番景象。水稻高低不平,浅绿、浅黄、金黄、灰黑……稻穗颜色各异。“可不是没长好啊,这是我与天津农学院合作的水稻育种基地。”种植户王涛一边忙着解释一边向记者讲起了他的育种心得,“同样是种水稻,别人是种稻谷搞生产,我这儿是育稻种搞研究,方向不一样。”

  目前,上万个品种在王涛的育种基地里进行试验,并有“津农香”系列品种试验成功。像王瑞东选择的“津农香656”,就源于这里。

  丰产更要丰收! 尔王庄镇种植有4万亩水稻。为提升稻米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户扩销路、增收入,尔王庄镇积极落实全区持续推进小站稻振兴工程,积极对接区相关部门,为小田庄规划集体建设用地,以新项目延长稻米产业链,年加工量5000吨的稻米加工厂即将开工建设。

  “抖音有好货,村支部书记来直播。”年轻的村干部们率先直播带货,为农户们“蹚”出一条新“稻”路。“去年我们两个村的稻田蟹销售额有40万元,对今年的稻米销售更有信心了。”镇里最先尝试直播带货的周毅然和董晗竹,分别是许辛庄、朱家曹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们的话诠释了年轻干部们的责任与担当,“只要能帮到老百姓,不管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我们都会去努力尝试。”他们还带动了更多村干部的行动,小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树雨把手机变成“农具”、把直播变成“农活儿”,他说:“我们主打‘尔王彩稻’品牌,直播间里好多消费者变成了回头客。”

  还有个好消息,今年6月,尔王庄镇牵头成立了天津市宝坻区津农水稻产业服务中心。到目前,已有尔王庄、大唐、黄庄等6个镇的30多个水稻种植大户加入,水稻产业抱团闯市场有了新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