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个世人皆知却又神奇莫测的圣地,属古瓜州范围,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敦煌郡。关于敦煌一名的由来,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而关于敦煌的故事,从沙岭晴鸣到月泉晓彻,从雅丹夕照到党河风情,从千佛神窟到两关遗迹……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展现出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
从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珍贵文物被盗掘,到一批批守护者扎根于此,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在百余年的时光里感受千年前古人的理想之城,一件件遗书记录了他们的劳动与生活,一个个石窟目睹了他们的虔诚与敬畏,一幅幅经变见证了他们的向往与幻想。对我来说,敦煌的魅力,不止于先民的理想,它穿越了花花世界,经历了人间烟火,独自矗立在茫茫大漠中,虽然遥远,但却永不停歇地散发着难以名状的吸引力。
这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我,寻觅属于自己的理想之城。后来,我在《敦煌守望四十天》一书中找到了答案。此书的作者蒋理先生是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之一,他将沉浸敦煌四十天独特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短短四十天,蒋先生从一个喜爱敦煌文化的普通人修炼成一名合格的“敦煌讲解员”。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发现《对弈图》《坐看日落图》等众多带有江南诗意的壁画,窥见豪华的宫廷乐队和风靡大唐的“胡旋舞”,邂逅“黑美人”和“虎袍天王”,感叹朝代更迭,追想往日繁华。蒋先生也带领我们在这本书中探寻莫高人治理流沙的秘诀,解密数字敦煌、壁画修复的繁杂工序,赞叹一代代敦煌守护者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们是读者,也是旅人,《守望敦煌四十天》是我们的交通工具,有了它,我们得以在古代和现代来回穿梭,了解敦煌的璀璨、多元、神秘。
值得一提的是,蒋先生的心之所向是敦煌,身之所居是江南。于是乎,他在敦煌寻找江南,于壁画上、典籍中、故事里,找到他的城市、生活与敦煌之间的微妙联系。从诗人张球远行到壁画中千年前的南京、上海和苏州,从曲子词中的“万斛船”到刺绣作品《凉州瑞像图》,好似处处话江南,处处是江南。
蒋先生在书中写:“敦煌是一个历史文化生活的巨大容器,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与他有关的东西,建立起与自己生活的联系,并经由这种联系,实现与历史的重叠,与前人的呼应,无限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他找到的“江南”和那些图像、歌诗中的优雅或乡愁──以及这段日子之于一个普通人的生命意义。这也正是我读此书受到的最大启发,我寻寻觅觅的理想之城,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此心安处是吾乡。
或许,我们并不能完全了解先辈在这样的文化中曾经历过怎样的生命轮回,但在敦煌,晨光闪耀诸天神佛,也洒落在每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自己身上,替我们照亮来路,也映照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