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沽上丛话
说说非遗那些事儿(二)
从人文环境说“非遗”
张春生

  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优长去创新,把这个艺术、技艺推动下去。看似是你在选择怎么去做,实际是所处的人文环境也在选择你。以葫芦技艺为例。开始着手就应把葫芦制作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看葫芦的各种用途:从简单的水瓢发展到人文匏器。涉猎这一行,就要遵循非遗制作的要求,不断考虑如何动手才能跻身其中。还要深入琢磨,所做的葫芦器在当下处在什么水平,如何适应新的需求。当产品收藏使用的社会影响力有所削弱之时,制作人就应该抓住两点:一是坚守技艺中所显示的传统魅力;二是适应消费需求,在产品制作中合理表现当代因子。总之,关键在于“非遗”制作不能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实际需要。

  还以葫芦器为例,流传到今天,必定有着社会需求。从业者应先去调研市场动态,定好了方向,再去研究制作何类产品。目标明确了,制作人就要考虑什么时间去采摘葫芦,选择尺寸多大的葫芦;是北方的葫芦还是南方的葫芦;是水汽大的葫芦还是稍微干燥点的葫芦。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段,产品制作出来的效果最好。显然,制作前和制作过程中,非遗都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密不可分,离不开人文环境对非遗的制约与涵养。正如闻一多先生谈写诗要切合韵律,就像“戴着镣铐跳舞”。非遗作为传统文化遗产,非遗人必须遵守规范去制作去表演,也要戴着技艺传承的“镣铐”去展示自己的“绝活儿”。对围绕着传统技艺的这些人文因素,倘若从业者都不去研究琢磨,单凭着某一项技术去做,即使手法娴熟,成品也会脱离受众,失去活力。即使制作时中规中矩,效果也会很呆板,作品算不得成功。

  布艺老虎用于民间风俗,也要懂得相关的历史文化。在汉代刻砖、唐代壁画当中就有老虎的形象。汉刻里面有人与虎搏斗的浮雕,那个虎的形状就跟今天某种布老虎的形状差不多。中国人爱虎并喜欢它的精气神,给男孩子做一双老虎鞋,显然希望小男子汉能英气勃勃。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来自耳濡目染,手工艺人更有系统的认识。老百姓偏于感性,手艺传承人理性的东西会多些,但感性的东西不等于不深刻,理性的东西不等于不会浅薄。从事一项事业就要了解它的精神实质。

  葫芦制作,在把握技艺的同时,要了解葫芦文化及其发展史。葫芦来自华夏民族和域外民族的历史交往,引入进来后,中国人对葫芦情有独钟。“芦”字谐音“禄”,“福禄寿喜吉祥如意”,我们就把喜庆文化附着在葫芦上。各种匏器既实用,又被赋予一定的吉顺祥和的含义,葫芦文化也因此逐步发展至今天。

  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地域不同风俗也不一样。很多地方的人看见棺材不由自主地躲着走,而在南方一些地区,高度缩小了的棺材可以作为一个饰物挂在身上,认为“材”是“财气”,财运袭来有好运。小范围的风俗区域性明显,难以在中国其他地方推广。中国有好多种年画,杨柳青年画制作有其特征。它是刻绘结合,木版刻印出框架之后,着色的时候是彩绘,刻绘结合得非常好。很多吉祥的画面,比如连年有余、阖家欢乐,都体现着顺遂安康的意识。豁达乐观幽默是津沽性格,吉祥因素在天津就特别突出,非遗项目的内容也结合时代变迁,杨柳青年画因此流通广泛、长久。

  非遗项目要饱含人文。首先,非遗产品的传承与制作,需要非遗人先把历史和文化概念、文化环境弄清楚。其次,从业者要明确手里的技艺及产品从哪来,今后往哪发展?倘若在一般的又缺乏特色的配饰上加个现代元素,不会觉得突兀;但是在传统布老虎工艺上恐怕就要斟酌,要琢磨琢磨,我们民俗文化中接受的主体是什么?要变化传统样式,现代元素加在什么地方既和谐又合适,大众能迅速接纳。所以说创新要适度。再者,往非遗元素里添加新的东西,目的是进一步盘活、激发非遗项目原有的韵味,产品能被今天的人们广泛接受。有的技艺人守持传统,守持来守持去,制作却越发死板,产品缺乏生气,受众也会离他而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