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洲际运动会,以及全球很多国家的国内运动会大多有开幕式和闭幕式,其中开幕式上的点火仪式成为最具仪式感的行为和标志。不同的点火仪式既能体现出主办国的经济、科技水平,又能体现其文化是各美其美,还是美美与共,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人类当下的境遇、预示未来的发展。
刚刚闭幕的中国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就作了很好的诠释。
9月23日晚,亚洲运动会史上首创的数字点火仪式,无疑是开幕式最为闪耀的一瞬。横跨全场的立体网幕上,金色数字人手持火炬,缓缓跑过会场,与真实的主火炬手一起,在零时间差的同一动作下,共同点燃了名为“潮涌”的主火炬塔。
这个点火仪式被称为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如果放到奥运会上,也称得上是史上极具技术创新意味的点火仪式。
每届奥运会和各大洲运动会,点火仪式不只是考验主办国的创新和创意,更是科技实力的大考和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文化包容性的体现。在杭州亚运会上,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可以说获得了高分,不仅让参与者,也让全球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
让数字人和真实的火炬手一起点火的创新当然依托了现代IT和数字人技术,而且是极具创意和灵感的行为,但是,在数字虚拟与现实之间,还是有一道天然的“鸿沟”,即需要让数字人和真实人一道天衣无缝地同时点火,这个“鸿沟”其实就是人与技术之间的距离。
现在,弥补这个“鸿沟”的做法是,让人和技术尽可能同步。数字火炬手是由导演团队在控制,也就是控制数字火炬手播放的频率和速度。真人火炬手则跑步到达主火炬塔并点燃火炬。在实际排练中,有时候数字火炬手的位置播放稍微快一秒,真实的火炬手就慢了一秒,反之亦然,因此两者很容易搭不上。为了让两者同步,操控者对数字人的动作就要精确控制,做到与真人的动作一致,实现零秒误差,才能达到天衣无缝的数实融合。
与历史上的奥运会和亚运会的点火方式相比,这样的操作已经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实际上也是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前进和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表现。看看多哈亚运会的点火方式就能获得清楚的比较和认知。
在2006年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十五届亚洲运动会上,12月1日开幕式上的点火仪式选择了卡塔尔人独特的方式──单枪匹马冲上陡台点燃主火炬,这样的点火方式也独具创意,而且特别符合这个民族的特点。
当时,亚运火炬传到了卡塔尔耐力赛马队队长阿勒萨尼的手中,现场观众正猜测他将采取什么方式点火时,下一刻他高擎着火炬,策马前奔,冲上了中央舞台陡峭的长梯。当时,不仅全场观众心情紧张,就连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有些紧张,万一马跑不上去,点火会不会失败?事实上,真有这种可能,因为长梯太陡了,阿勒萨尼胯下的阿拉伯骏马在即将登顶的时候,几乎用尽了力气,它甚至停顿下来,努力地保持身体不滑下去。这时,阿勒萨尼努力压低自己的重心,紧紧贴在马背上,人马合一,并用力策马,最终骏马奋力一跃,冲到了平台上,阿勒萨尼点燃了主火炬。
如果说2006年还是IT技术使用并不广泛和发达的时代,数字人也还没有出现(最早的数字人于2019年出现),因此,选择以马力代替人力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也显示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的智慧,让动物代替人类工作和生产,同样会提升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然,跑马点火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人类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023年,杭州亚运会采用了数字人与真人融合的点火方式,意味着人类已经从农业和工业时代,妥妥地进入信息时代,这之间的差距几乎是里程碑式的。技术的进步在点火方式上产生了飞跃,也意味着下一个10年或20年,如同数字人一样的数字技术或将成为信息时代经济的巨大引擎,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
再观察奥运会上的另一种点火方式,则呈现了另一种隐喻,即人类也可以用跨越的方式,达到理想的彼岸。1992年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火方式是“一箭穿杨”,这种原始的方式同样惊心动魄。曾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射箭选手雷波洛用火种点燃箭头,拉弓搭箭,准确地射向70米远、21米高的圣火台。在箭中靶心后熊熊火焰腾空升起的一瞬间,观众为雷波洛的高超技艺和勇气所震撼,为了做到点火万无一失,雷波洛在开幕式前足足练了不下2000次,他的努力也体现了人类敢于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不屈精神。
这一点火方式的隐喻也在于,患过小儿麻痹症的雷波洛身体能力有限,但可以通过技术的力量达到理想的彼岸。射箭同样是一项人类历史上发明的技术,尽管在今天看来技术含量太低,人们大多只是在运动会上才使用射箭,或者不发达地区的人们还在用射箭狩猎,但是它的隐喻是明显的,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可能也要借助类似的穿越时空的力量来实现人类的某些理想。
或许,量子科技就是未来的“射箭”,可以穿越空间甚至时间,而且,现在数实融合是让人和技术同步,未来是否也可以让人(脑)机融合,比数实融合更合体合拍?这些技术既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或许还能促成人类文明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