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理论,客观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运用唯物史观关于人类文明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探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代”之维由何而来、内涵几何的科学视角,更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理论指引。
一 历史发展的必然与人的主体选择: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现代”之维的历史由来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由传统文明转向现代文明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强调“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1.人类文明发展与中华民族自觉选择决定“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面对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劫难,中华民族以“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坚定信念竭力探求文明延续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团结领导各族人民自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又主动积极作为,以历史主体的主人翁精神在接续奋斗中成功开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且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文明更新的结果”,“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2.世界历史发展决定“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唯物史观认为,大工业的发展“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且“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人类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显著特征,每一种文明都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都是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图谱中不可或缺的板块。同时,人类社会也在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实现了“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的进步转变。在人类文明的七彩画卷中,中华文明不仅在现代转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开创人类现代化发展新途径,更在现代文明的建设发展中,为解决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文明、生态等方面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现代”之维的内涵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
1.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意识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文明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既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产物,内含着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定意义上与文明相通,是社会存在的科学映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撑,更是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文化根脉。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的发展和发展中的继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2.发挥社会意识反作用而“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明
依据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先进的社会意识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反之亦然。资本主义社会凭借工业革命率先实现现代转型,但“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难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如马克思所言,资产阶级“所创造的一切教育手段都转过来反对它自己的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了。而“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而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而非追求资本增殖的,坚持为人民服务而非为资本家服务的,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人类文明新形态新篇章的文明,是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文明。
3.促进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国家作为“文明社会的概括”,“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而“统治阶级的存在,日益成为工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同样也日益成为科学和艺术发展,特别是文明社交方式发展的阻碍”。且现代文明的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森林的护养和生产所起的作用则微乎其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力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不仅“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更是立足全人类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力求以人的全面发展超越资本主义文明。
三 社会发展动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现代”之维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社会发展动力原理“为我们分析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1.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以发挥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文明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对此,一要把握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坚持中国立场和自我发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结合新时代的新条件与时俱进赓续中华文脉。二要坚持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内化革故鼎新和无畏品格,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促进中华文明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要激活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强化内向凝聚和契合交融,大力推进“五个认同”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四要聚焦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加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又善于主动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五要凸显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以“天下大同”的世界格局和“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不断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2.立足“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激发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是“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且“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换言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不仅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因此,一方面,必须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中央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领导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夯实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作品以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凝聚关键主体力量。
3.运用“‘两个结合’这一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以指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政党的优势就在于“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扭住“两个结合”这一着力点。一方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要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代华章,“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落到实处。
【作者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本文为天津社科重大项目(TJESDZX22-0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A2310065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