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天的雅称(图)
钱国宏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人们放飞思绪、纵情高歌的时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予秋以内涵深邃、文采斐然的雅称,读来既有知识性又富趣味性,同时还能从中感受到汉字之俏美、国学之渊深。

  三秋。古人将七、八、九月三个月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简称“三秋”。《诗经·王风·采葛》中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天看不到,就像是整整隔了数月,可见思念之情深、之迫切。“三秋”代指整个秋季,但古时也有时单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秋季共90天,分为九旬,故又称“九秋”。晋代张协的《七命》中有“晞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之句。南朝宋谢灵运《善哉行》诗中有“三春燠敷,九秋萧索”之句,唐代骆宾王《望月有所思》诗中有“九秋凉风肃,千里月华开”之句。

  九和。古代以九为金的成数(成数,泛指比率),秋属金且气和,所以称秋季为“九和”。《管子·幼官》中载:“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音。”尹知章注:“金成数九,金气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

  金天、金秋、金素。按“五行”推算,秋属金,故称秋天为“金天”或“金秋”。唐代诗人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诗中写道:“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南朝宋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云:“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李善注解说:“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以“金素”来借指秋季,颇有雅韵。

  素秋、素律、素节。秋属金而色白,故秋天又称“素秋”“素律”“素节”。晋人潘尼有诗云:“予涉素秋,子登青春。”前蜀韦庄《三用韵》中有“素律初回驭,商飙暗触襟”之句。唐代文学家王绩有诗云:“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素商、商秋、金商、商序、商素。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秋天故名“商秋”。元人马祖常《秋夜》中云:“素商凄清飏微风,草根知秋有鸣蛩。”潘尼《安石榴赋》有“商秋授气,收毕敛实”之句。三国时魏人钟会所作《菊花赋》云:“挺葳蕤于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明人夏完淳《张景阳苦雨》诗中写道:“玉露团素节,金风扇商序。”宋代词人陈亮《贺新郎·修竹更深处》词中也有“过了薰风,又还商素”之句。

  西陆。西陆是古代二十八宿之一昴宿的别称。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续汉书》中载:“日行西陆之秋。”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诗云:“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均将“西陆”借指秋天。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朓《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

  劲秋、泰秋。因秋风劲吹,故古人将秋季称作“劲秋”。晋代陆机《文赋》中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秋时安泰吉祥,所以古人又将秋天谓之“泰秋”。《管子·山国轨》中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白藏、收成。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是收获储藏季节,故称秋为“白藏”。梁元帝《纂要》中载:“秋曰白藏,亦曰收成。”《尔雅·释天》中载:“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旻、九旻、西旻。《尔雅·释天》中载:“秋为旻天。”唐代韩鄂《岁华纪丽·重阳》中云:“重阳佳辰,九旻暮月。”秋季位在西方,所以秋季又称“西旻”。如明代汤显祖《彪赋》中写道:“夫何山中之一兽兮,受猛质于西旻。”

  凄辰、凄序、萧辰。秋入江湖暗,风生草树悲。秋来万木萧条,总是给人一种肃杀无情的印象,所以古人又将秋季称作“凄辰”“凄序”“萧辰”。南北朝梁朝庾信《和颍川公秋夜》诗曾经叹曰:“叶黄凄序变”。唐代岑参《暮秋山行》诗中写道:“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清秋、高秋。秋季,天空澄澈而高远,故有“清秋”“高秋”之谓。晋代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中有:“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唐代诗人李贺《马诗》中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之句,更是耳熟能详。汉代诗人宋子侯《董娇饶》诗中写道:“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霜天、霜日。因秋末下霜,故古人又称秋季为“霜天”“霜日”。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诗中云:“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唐人李商隐《所居》诗中云:“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

  秋令、秋年、秋序、秋绪。南朝齐人王融《在家男女恶门诗》中云:“冰开春日,兰败秋年。”唐人李嘉祐《至七里滩作》诗中云:“万木迎秋序,千峰驻晚晖。”秋序也作“秋绪”。南朝齐人张融《海赋》中云:“春代秋绪,岁去冬归。”现代作家郑振铎在《蝉与纺织娘》一文中,则将“秋令”代指秋季:“夏天与秋令的虫声,便是截然的两样。”

  秋日、秋节。汉代诗人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中云:“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汉代才女班婕妤《怨歌行》诗中写道:“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尽管秋天的雅称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但大都表达了人们对秋天“清美”“丰实”蕴涵的赞美之情。我们在溯其源、赏其美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领悟到“春种秋收”的大自然规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