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与24节气处暑
处暑无三日 新凉直万金(图)
本报记者 刘茵
清乾隆白玉云纹 鹰熊合卺杯。
明代万邦治 《秋林觅句图》轴。
清代陈枚 《四季花鸟图屏之六》。
旧版新制的杨柳青年画《五谷丰登》。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八月将末,三伏已尽。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如约而至,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此时,秋意渐浓,秋高气爽。古人是如何记录这唯美秋色呢?今日处暑,让我们走进天津博物馆,从文物中感受处暑的诗情画意。

  天博馆藏明代万邦治的《秋林觅句图》轴,以淡彩写意,呈现秋风飒飒之气象。图绘一老者伫立苍树下,赏景吟诗。长须被风吹起,眉目秀逸,线条遒劲潇洒,得纵逸老健之姿。后随一书童,背负书囊,亦有神采。画面构图简洁,人物之外,景物不做繁杂铺陈,仅一树一石一坡。至于背景是江河还是平川,画面以空白代替,留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画幅上景物虽少,但一点也不显得空洞,右侧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牢牢将画面拢住。

  天博馆藏清代陈枚的《四季花鸟图屏之六》,图绘初秋时节一处湖石边,枯草迎风摇曳,雏菊开出黄色的小花,一株芙蓉在秋天里盛开,花瓣粉白相间,绿叶稠密,细细的花茎上站立一只翠鸟,绿色的背,黑色的翅尖,红尖嘴格外耀眼,显得更加娇小可爱。

  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其意是老鹰开始大量猎食其他鸟类,为冬天储备能量;秋天肃杀之气渐盛,万物开始收敛凋零;禾谷渐次成熟,五谷丰登。

  天博馆藏旧版新制的杨柳青年画《五谷丰登》,是一对年画门童,通常贴在住宅的内门上。天博历史研究部的宋杨说:“画面中描绘一大一小两个喜笑颜开的儿童,大一点的儿童怀抱花瓶,花瓶里插满象征吉祥的鲜花;小一点的儿童手提灯笼。‘灯’和‘登’同音,寓意‘五谷丰登’。”

  一直以来,动物造型是古代玉器中长盛不衰的传统题材,在形象逼真的艺术表象之下,还蕴含着更为深邃的内涵。因“鹰”与“英”谐音,“熊”与“雄”谐音,鹰与熊一起组合象征“英雄”。

  天博馆藏清乾隆白玉云纹鹰熊合卺杯,两圆筒形杯并连成器。筒杯身雕刻龙纹、卷云纹及如意形纹,其接口处有刻篆文:“子孙宝之”印。筒杯间一侧镂雕展翅立鹰,爪踏卧熊,另侧有兽面纹,熊尾与鹰尾相连做柄。造型精美别致,独具匠心,是清宫廷御用精品。天博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说:“鹰与熊都是古人心中的吉祥之物,寓意子孙繁荣昌盛,装饰在合卺杯上,寄托了古人对婚姻的美好祝福。”

  天津市档案馆宣传部副主任杨仲达介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就是出暑。天气变得凉爽后,人们出行观赏美景,因此民间流传着‘出游迎秋’的习俗。我国幅员辽阔,虽然这时东北以及西北进入气象学的秋天,南方却依然炎热。华北地区大抵处于冷热之间,昼夜温差大,晴天干燥,骤雨增寒,忽冷忽热。按照春捂秋冻的老话,处暑后不必急着增加衣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