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简朴是一种语言的美德(图)
王彦明
《狼踪》,韩东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简朴不是可以追求的风格,但的确是最高级的语言呈现。”这是韩东在《五万言》中的陈述,他不认为简朴可以追求,但却可以呈现自身的语言状态。后面他又补充道:“简朴是诚实、专注、自由开阔的语言反映,是其副产品。”

  文学的现代性,除却现代精神的抵近,最为根本的就是实现语言的现代。而语言会将人的生存状态以最为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口吻、动作和心理等等都会经由词语自然表达。这种自然的语言使得文学进入更为准确的表达空间和精神逻辑。韩东的诗和小说,都是着意于语言的革新,进而形成文本的现代精神。这种现代精神的深入,实际就是文学现代性生发的开始,也是文学疆域外展的必经之途。

  本书为韩东的中短篇小说选集。通常意义的小说,都是将生活之中的种种以因果等关系进行打通、建构,使得故事的贯通形成强烈的呼应意识,尤其像欧·亨利这种强调结构意识的作家,行文严密,喜欢在结尾处翻转,往往给人们带来惊喜。而在韩东这里仿佛是淡笔抒情一般,叙事通常也是淡淡的,偶尔凝滞一笔,也只是情绪的瞬间提升,通常这种提升还会被消解。当然我们一样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逻辑,但是那种逻辑着痕不深,仅仅是让故事在我们心里漾开。这种生活化的叙述,使得故事很容易铺展开来,像水墨可以渗入我们精神的所有缝隙。

  而这种逻辑的形成,需要松弛的心态,更需要对语言的着意改变。也许这种“反文学”的追求,同时也是探寻文学拓展之路的关键,就像历史上每一次变革,都是从疆域之外进行突破。韩东写作从开端就进入了这种有意的创造之中。

  在读海明威的《没有女人的男人》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这一种写作的独特,用对话和细节推进,那么简单而轻微,但是读后却是拥有悠长的余韵。韩东似乎也有这种意识,但是他好像更在乎表达里的抒情味道,甚至我们可以在他的小说之中找到他的诗的痕迹。就像《对门的夫妻》这个短篇,他将时间、人性和自己淡淡的伤感都融入其中,故事讲得耐人寻味,却又收尾轻忽。最后一篇《秦岭》,实际上动用了多种小说样态的叙事感觉,惊悚、刑侦和传统的抒情,甚至还有一些架构上的精心,但是那种感觉的轻微,还有太多让人回味的地方。读毕,心中的秦岭就有了更为神秘的感觉。

  韩东几乎是从一个诗人的角度去进行小说创作的,始终、处处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具有双关内涵的《狼踪》,是洞悉人性的,同时也有对于小说意识的捕捉,“狼踪”成为人的脚印,预言在晦暗中逐渐成为明朗的现实,故事荒诞而又耐人寻味。而《女儿可乐》写的是一条狗的故事,从如何被收养到被遗弃,乃至衰老,这个作品让我们很容易陷入反观自身的境地,同时我认为这依然是一首诗,只是这里面的叙事更具小说的底色。

  还有两篇涉及写作的小说,仿佛夫子自道,又像是韩东对世态人情的嘲弄。第一篇是《临窗一杯酒》,讲述诗歌权威遇到医学权威的故事,主人公齐林作为诗歌“权威”,在岳父的生死面前得以暂缓那种压抑的感觉;而作为医学权威的毛医生则在专业的权威之外,获得了某种艺术的隐秘支撑。这是颇为常见的故事,但是韩东写得细密,将故事展开得很有层次,艺术和死亡的双重抵近,使得故事呈现一种独特的节奏。另外一篇就是《大卖》,这是一出独特的荒诞剧,因为穿插了女疯子的“爱”和“钱得见血”这样荒唐的情节,使得小说在行进中似乎毫无关联,又恍若处处衔接。这其中的隐秘心态,只有真正的作家才能捕捉。

  即便是讲到人性和人心,韩东依然不愿意增加太多斧凿的痕迹,雪泥鸿爪,就是那么轻轻点染,让故事在读者心中形成涟漪,一直推向很远的地方,然后消失。而这种余韵却依然悠长,在不经意想起的时候,那种感觉反而更为深刻了。我将这种效应认知为艺术对于现代精神的全面深入,是一种浸润的效应,是细雨滴落在干涸心间的过程,是简朴之于艺术的拓展。许多年前,我在汪曾祺那里就曾遇到过这种感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