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1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聆听古典乐
感悟音符自由之美(图)
祁泽宇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刘雪枫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

  古典音乐在国内的成就,离不开乐评人的推介。刘雪枫可能是在媒体平台中最为活跃的乐评人之一,他对古典艺术知识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伴随着温文尔雅的气质,为读者所垂青。

  刘雪枫的最新音乐评论集《日出时让悲伤终结》,将古典音乐中细腻、充沛的情感描摹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露出典雅的气质。书中数十篇文章所蕴藉的美学风景都不尽相同,唯一不变的是作为观者的沉浸式体验。刘雪枫的情怀、胸怀和境界,让他在聆听中忘情投入,也使这本书立足于描述性语言的基调。评论集的表达十分丰富,作者善于用细嚼慢咽的日记话语来描述转瞬即逝的“耳语”,忠实地将凝听时的瞬间感想记录下来,将乐曲中吸睛的细部用文字呈现出来,让文字多了现场感。刘雪枫的评论始于美学接受,文字落在评论者的创造性、个性的审美直觉上,这无疑是德彪西所说的追求“真挚印象和忠实感受”的印象式评述。可以说,刘雪枫找到了对音乐理解与诠释的途径。

  从历史脉络看,古典音乐不是霎时间形成的经典,而是经由不同演奏版本积累成的硕果。在刘雪枫笔下古典音乐是纯粹的时间艺术,他热衷于漫谈经典曲目的版本演绎,对《安魂曲》《C小调大弥撒》《唐·乔瓦尼》等完成了历史性的概述。因此,他的论说也会回到文化场域、历史背景,然后在特定语境中讲述演奏风格、表演形态、音乐技法、乐队建制,对它们的评述,与一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趣味密切相关,这无疑深化了论说厚度。

  作为音乐评论集,本书通过文字手段来传达音乐感受,正如作者所言,“音乐写作之于我就是一种聆听经验的记录”。但音符与文字之间毕竟存在间隔,撰写乐评容易陷入喃喃自语的窄巷中,稍有不慎会流入千篇一律的乏味里。为此,刘雪枫选择以艺术对话形式,用惬意的生活随笔灵活自由地表达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例如刘雪枫对《C小调大弥撒》“本真演奏”版本的评述,“鲁莽而粗鲁的齐奏、被夸大突出的附点、突然发力时的紧绷感、出人意表的重音强调、匪夷所思的动态对比、随意变化的节拍”,几个生动简短的修饰词,把乐曲评价概括得入木三分,即便没有理论借鉴却也将“本真”表现得面面俱到,可猜想作者感悟音乐时的投入与赤诚,言人之未言,尽是独到的见解感受。

  书中极少做没有根据的推论,更多地展示出落笔时深思熟虑的理性思维。同时,刘雪枫也实践着苏珊·桑塔格的艺术名言──“寻求表达所不可表达的,恰恰被作为艺术的标准”,他常像品评诗歌散文一样地来品评音乐中“不可表达的”的成分,为音乐评论增添了情感性、戏剧性,让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体验更多的美感与快感。刘雪枫用旋律、和声、节奏来书写形式美,形式之美感最终落足于它所召唤的内心情感,自由的品格与扎实的学识促发了创见性评论的生成。由此,可以对《日出时让悲伤终结》的音乐评论做一个概括:将敏锐的艺术感知和唾手可得的情感体验结合到一起,增强了评论的可读性和可信性。

  这本书是立足于巨匠肩膀上的音乐评论,很难不展现出声势浩大的惊人爆发力,让读者大呼过瘾。但如何让这些文字摆脱雷同?刘雪枫受到了舒曼、柴可夫斯基等乐评家的启迪,引入想象,代入形象思维的巨大魅力,丰富了每个乐章的可能性。想象超越了技法的束缚,生动地揭示了音乐的感受效果。谈及“巴洛克之夜”,他写道,“随之而来的一定是舒适的睡眠和甜美的梦境,每日的疲惫与侵蚀心灵的污浊,就这样不断地被涤荡干净”,评论者描绘出生动逼真、引人入胜的画面,这样的语言让人直面生活中最纯净的景象,阅读这样的文字,每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文本,在听觉之外敞开。

  本书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文学气质,更有着一种触碰心灵的唯美。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一个爱音乐的人,在聆听音乐的时刻享受无与伦比的自由。这自由既显现在乐章的华茂中,又游离于艺术与人心的彼此互动间。作为感悟者,刘雪枫营造出浓烈的爱乐氛围,他所挚爱的古典乐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抒发出超凡脱俗的美丽,向世界显示着音符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