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南北运河故道犹存,三岔河口承载城市根脉。当我们重新梳理天津的历史轨迹,特别是追溯到千百年前运河开凿之初时,就会发现天津这座城市与运河有着如此之深的渊源。
《天津运河文化史》从运河开凿之初、城市肇兴之始讲起,生动阐释了运河与天津“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发展特色,深入解读了天津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挖掘和弘扬了时代价值,展现了运河文化包容开放的天然属性。本书既是对天津运河文化历史沿革的追溯,同时也为中国大运河研究补上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也是工程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总长度约一千八百千米,从北而南,连通了多支自然河流。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的规模巨大,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决定的。大运河是大国家的需要,也只有大国家才能动员巨大的人力物力实现这个巨大的工程。运河的开凿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结晶,却也是封建帝王统治专制与暴政的体现,可以说,运河的开凿是大一统政体的产物,同时又与大一统政体的实力相辅相成。中国幅员辽阔,在民族统一的过程中,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出现空间上的错位,因此急需一个物资运输的渠道,开凿运河成为首选之需,维持运河也成为历代朝廷的当务之急。因此大运河的主要功能就是粮食运输,这就是通常所称的漕运。自东汉以后,漕运成为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而运河就是维持这一系统的基础。
天津地处渤海湾西岸,成陆较晚,渺无人烟,在汉朝以前各政权逐鹿中原时,属于边缘地带。彼时,中央政权不会浪费人力物力在此处开凿运河。自汉朝之后,民族统一战争的焦点渐渐北移,大量军事行动向天津地区延伸。东汉末年,曹操在此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即早期京杭大运河的北段。不过这些为军事行动服务的运河,维持时间并不长。从辽、金开始,直至元代定都北京,中国的政治中心北移,经济重心却依然在相对富庶的南方,这就形成了政治与经济的空间错位。在这种情势下,连通河海的天津,区位优势开始逐渐显现。京杭大运河的北段与大清河、子牙河相交于三岔河口,固定在北运河一线,为天津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153年,金王朝迁都燕京(今北京市),改名中都,于1214年在海河三岔河口设立军事据点──直沽寨。1316年,元朝廷在直沽寨基础上设立海津镇,发展起全国规模的、河海并重的漕运系统。元代漕运使天津城市开始形成。海津镇的三岔河口和大直沽是元代海上漕运的终点码头,海运而来的各种物资在这里被换上小船,向北运抵大都(今北京市)。到明代,大运河疏通,漕运也从海运为主变成河运为主。1404年,明朝廷在三岔河口西南处设立天津卫城,卫城东距海河大概三百多米。天津卫城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大运河的漕运畅通。清代,天津三卫并为一卫,至1725年,天津卫正式编入行政建制。自古以来,天津滨海之地就是海盐的主要产区,明清时期长芦盐场的兴起与发展整合,使天津逐渐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盐业产销和转运中心,盐业税收总量甚至超过了天津钞关的税收量,天津城市聚集了来自盐商的大量财富。漕运和盐业带动了天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清代中后期,天津的沿海航运和渔业也不断发展,而官方的漕运由于运河航运条件的不断恶化,越来越艰难,到清代道光年间,又开始逐渐恢复海运。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后,南北的漕粮河运终于中断。此时,天津已发展成为拥有20万人口的大城市,被称为“畿辅之首邑”。
大运河流经之处,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共同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运河文化,天津的运河文化是中国运河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个亮点。近代天津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发展,经济繁荣,耕地扩张,京津两地原生植被的自然演替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天津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加快,尤其是近数百年,环境变化十分剧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运河孕育的天津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天津有靠近首都之便,富而思文的天津盐商兴建起文化园林,通过运河吸引南北文人墨客驻足天津,提升了城市雅文化的品位,形成以水西庄为代表的一批运河文化沙龙,留下延绵不断的雅集佳话。近代城市经济发展吸引八方人口聚集天津,带来运河沿岸和西河沿岸的俗文化。从方言、饮食、武术、信仰到戏曲、曲艺、年画、手工艺无不显示出运河的烙印。水聚风流,群英际会,大城市的生活锤炼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俗文化精品,留给今天大量的文化遗产。
同时,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连通了整个海河水系,具有鲜明的类型特点。首先,运河天津段是整个运河的节点,南北运河对流,在三岔口合流,最终汇入大海,与山东南旺“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分流类型正相反;其二,天津是南北运河交汇处,并连通大海,从而使漕运的河海联运得以实现;其三,三岔河口作为运河的节点,处于海河尾阊,由此将运河纳入了海河水系,在近代黄河改道截断运河后,能够继续发挥航运作用;其四,南北运河汇聚之处,贸易繁盛,文化沟通,从而孕育了天津这个超大城市。虽然天津的发展并不完全仰赖漕运,还有盐业以及其他大量的经济活动,但是天津既处古代漕运的咽喉,又是近代开埠以后进出口贸易的枢纽,所以不可否认,天津因运河而生,由运河而荣,运河造就了天津,使天津成为一座有声有色的城市。
南北运河故道犹存,三岔河口承载着城市的根脉,当我们重新梳理天津的历史轨迹,特别是追溯到运河开凿之初时,会发现这个城市与运河有着如此的渊源,这同时也意味着这个城市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国家兴则城市兴,国家荣则城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