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谚有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值伏天,“京剧厉(慧良)派武生代表剧目表演人才研习班”的学员们在天津京剧院刻苦操练。在苏德贵、李凤阁等名家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武”动招式、打响鼓板,于传承中收获提升。
今年是津门京剧艺术大师厉慧良诞辰100周年,7月10日,此次“厉派班”开班。学员分为三组学习《挑滑车》《长坂坡》《雅观楼》,由厉慧良亲传弟子苏德贵带领厉派再传弟子授课。开班后不久,记者到天津京剧院探班。当日上午,小排练场是《长坂坡》课堂,学员围坐一起跟老师学念白,大排练场则有几个学员在加练。学员吴亮亮说:“我这次主要学习《雅观楼》,是下午开课,上午的时间就自己多练一练。班上学习氛围很浓,即便离开了排练场,大家也会在一起聊戏。”
近日,记者再次探班。大排练场里,苏德贵为学员们讲授艺术法则、剧目特色、程式规范。他告诉记者,这次“厉派班”教学,都是按照当初厉先生的教学程序进行,循序渐进让学员的表演一步步走向成型、成熟。“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艺术更好地传承发展。厉先生的教学讲章法、讲科学,需要我们研究、总结、继承。”苏德贵说。
课堂上,学员吴浩剑逐渐理解老师所说的“学戏学的是规矩,演的是变化”,除了学优美动作,更多还要学角色的神韵。比如《雅观楼》中的李存孝还是个孩子,所以出场就要舒眉展目、面带微笑,有小孩子的神气。这次吴浩剑主学《雅观楼》的同时,也积极到其他课堂学习。三个剧目、三个人物、三种表现方式,让他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受益良多。
此次“厉派班”,除了有武生学员,还有司鼓学员。业内人士介绍,一些流派特色显著的剧目,有时会遇到“演员学会了表演,然而乐队没有掌握相应伴奏技巧”的情况,进而导致难以配合、演出受限。此次“厉派班”开拓人才培养思路和方法,让演员和司鼓一起学习,意在更系统、更全面地传承艺术。
“厉派班”的司鼓课导师是曾长期为厉慧良司鼓的李凤阁。他向记者介绍:“这三出戏,有的是学员以前不会打的,有的则是学员会打,但打得不规范、不是厉派打法的。比如《挑滑车》的‘石榴花’,厉先生的版本里中间有一段鼓声。还有一些劲头儿、尺寸的把握,‘厉派’的特色很多都在细节之处。”
课堂上,李凤阁不仅传授这三出戏的独特打击乐技法,还“额外”进行工尺谱教学。学员刘双波感慨自己增长了很多知识,而且天南海北的学员在一起,更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学习。
最近几天,司鼓学员们开始到排练场和武生学员配合练习。配合效果初见成效,老师们也挺满意。“同一个厂生产出来的东西,那就是原厂原配,组合起来严丝合缝。这就叫讲究。”李凤阁的评价透着天津人的风趣。
再过几天,“厉派班”就要结业了。看着排练场里一张张年轻面孔,苏德贵欣慰地说:“这些孩子很可爱,学习欲望很强,都很珍惜这个幸福的、来之不易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刻苦认真地学习,每个人的技艺都有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思想意识上也有很大提升,比如更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在哪、意识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虽然研习班只有一个月,但他们收获的学习方法以及做人做艺的道理,会给他们一生的影响,让他们今后更好地传承厉派、传承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