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区土城小学大大的操场上,有一些小小的身影为足球而沉醉。他们挥汗如雨,“传球!射门!”欢呼和呐喊响彻天际,红彤彤的小脸儿洋溢着热情。绿草茵茵,阳光炙热,每天的训练让孩子们撒开了欢。
“贵州有‘村超’,我们有‘班超’。我们总共有200多名球员,班级联赛打得红红火火。”校长魏庆钢当了30多年体育老师,依然坚持给孩子们上体育课。
这是一所“小小学”,占地面积不大,却有着两块超大的操场。作为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足球特色已经有了60多年的传承。这所不起眼的小学,培养出10多位国脚和足坛名将。
“一年级一入学,每个学生就会收到一个‘见面礼’──足球,这个足球将陪伴孩子们度过6年时光。”魏庆钢说,足球已融进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进课堂、进课间、进课外、进德育活动……孩子们每天除了常规的课间操,还有一套足球操,伴随着音乐,孩子们与足球一起运动。如今,这套专属课间操已经升级到4.0版本。
走进土城小学的校史馆,百余座奖杯记录着这所小学的高光时刻。近年来,土城小学为各级专业队输送了不少好苗子。在魏庆钢看来,更大的意义不止于此。
“我们要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幸福完整的课堂,这其中一定少不了体育、少不了足球。”魏庆钢独创“故事教学法”,把整堂体育课打造成一个情景剧,在剧中让学生们完成“跑”“跳”“投”等一系列教学任务,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对体育充满了兴趣。此外,孩子们每天踢足球,小身板儿越来越结实,在训练中,他们形成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协作能力、养成了健全的人格,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现在,全校正在推进“两球”教育,“两球”即足球和眼球,通过开展足球等户外体育项目,让更多孩子保护好眼睛、提高视力。
目前,土城小学每周有5节体育课,足球队的队员每天放学后还有两个小时足球训练,体育成为仅次于语文的第二大学科。该校在全市率先上线智慧体育系统,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推送个性化运动“处方”,学校端、教师端、家长端可随时了解学生体质及体育运动状况。根据每个孩子的运动指标,推荐适合他们的优势体育项目,很多优秀的小球员就是这样发掘出来的。
“进入暑期,我们足球队开始整日集训,孩子们热情很高。从小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鼓励他们去努力、奋斗。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球星,但一定会收获美好的人生。”魏庆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