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余位来自梁启超故乡广东的游客,参观天津梁启超纪念馆。他们感到欣喜的是,拿出手机扫描一张二维码,就能得到纪念馆送给参观者的一份电子“伴手礼”──《瀛寰志略》。“过去,观众只能看到这册书的封面,现在我们完整地将图书数字化,并且拍摄了纪录短片,当年影响梁启超先生的书,现在游客也可以读到了。”纪念馆负责人介绍。
离梁启超纪念馆不远,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曹禺先生的故居,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通过沉浸式表演,感受曹禺先生的剧作魅力。去这些故居参观,就像是去先贤家里“串个门”。历史文化遗产只有融入现代社会,融入当下生活,才能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新生。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火热、《国家宝藏》热播、西安大唐不夜城火爆全网、苏州虎丘引发游览热潮……说明历史文化遗产并不只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而是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历史文化遗产不只是课本中的图片、现实中的老房子,而是鲜活的“生命体”。保护利用文物,不能为保护而保护,而要让这些满载文化记忆的遗产融入现代社会、融入当下生活,变“小众”研究为“大众”可触摸、可感受,能汲取文化营养的场馆。打好传统与新潮组合拳,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释放文化内涵潜力,让“隔着玻璃、挂在墙上”的文化“潮”起来、“活”起来,以年轻人看得见、看得懂的方式拉近距离,就可以春风化雨般将文化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立足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利用,不断添加“薪火”,用文旅融合的“韵味十足”推进城市发展的“动力十足”,人间烟火气就会更为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