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所以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方面对这一科学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了概括和阐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既为深刻领悟这一科学理论提供了基本路径,又为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从历史逻辑来看,“六个必须坚持”的提出,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主体性地位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体系,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其奥秘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不是用幻想欺蒙人民,而是“运用自己的科学认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活动”。这种科学的认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百年党史上,“六个必须坚持”是我们党首次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凝练总结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哲学高度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个重大的政治论断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彰显和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主体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从理论逻辑来看,“六个必须坚持”的提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鲜明的时代内涵
一方面,“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和唯物辩证法的思维眼光,坚持人民至上,体现群众史观和历史规律分析方法;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主观客观、内因外因辩证分析方法;坚持守正创新,体现“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观点;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世界史观和人类解放的价值关怀。另一方面,“六个必须坚持”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既赋予科学理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方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赋予了鲜明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可以说,“六个必须坚持”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又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鲜明的时代内涵。
三、从实践逻辑来看,“六个必须坚持”的提出,反映了实践新要求和时代新变化,契合了时代发展潮流
“六个必须坚持”孕育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国内来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跟时代步伐、回应人民关切、顺应实践发展,以观照现实问题为理论导向,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国际来看,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导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强烈,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难以为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浩荡的脉动,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动荡变革的世界廓清迷雾,为全球发展指明前行方向,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