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六十五载春华秋实,六十五年薪火相传,天津中医药大学崛起津沽,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是培育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摇篮。
天津中医药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共建高校。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强校,发挥院校团队合力,夯实师资队伍建设,构筑一流人才队伍。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5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大师、岐黄学者等近百名高层次人才,2020年,名誉校长张伯礼院士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全日制在校生1.66万人,教职工近4000人。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近50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百余家校外实践基地。
天津中医药大学坚持特色办学、质量办学,以中医药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中药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和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3个天津市顶尖学科,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
天津中医药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中医药人才。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1项。学校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理、文、管、工、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设有6个学科门类共计31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中药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101计划”)1个;教育部工信部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1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新文科”项目1个。
天津中医药大学坚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学校拥有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教育部方剂学重点实验室等一流教学科研平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其中,张伯礼院士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发挥中医药科学研究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2020年高校院所以转让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和到账金额前100名榜中,均排名第五。
天津中医药大学坚持对外交流、开放办学,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为己任,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视野,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制定《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两部国际标准,确立了全球中医药教育主导地位。学校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临床药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最佳国际合作项目提名,两校国际教育合作被列为中英两国卫生领域的国家战略合作之一。
天津中医药大学主校区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风景秀丽,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人文气息浓厚。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在国际上具有影响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学校始终秉承“进德修业,继承创新”校训,以“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为发展方针,以“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主动适应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形势,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大学而不懈奋斗。
亲爱的考生们,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当时,希望你们扬岐黄精魂,兴百草大志,投身中医药事业,为民族中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期待九月初见,橘井添香,我们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