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完成升级改造,今日重装亮相 ──
耀世奇珍 文物上新(图)
本报记者 刘茵 摄影 姚文生

  经过10个多月的筹备,天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完成了升级改造,今日焕新回归。改陈后的展览有哪些变化和亮点?昨日,记者走进天博,提前探秘展厅,感受“国家宝藏”的独特魅力。

  一级文物占八成以上,近五成展品首次展出

  天博馆藏21万余件文物,“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是选出馆藏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文物精品进行展示,使观众得以领略多样文物的魅力。

  升级后的二楼精品厅亮出更多天博“家底”,展品由原来的70余件(套)增至百余件(套),涵盖甲骨、青铜器、玉器和书画等类别。其中,一级文物占比八成以上,除了之前观众熟知的展品外,近五成展品为首次展出。

  新增甲骨、大运河文物等,青铜器占三成以上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策展人、天博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告诉记者:“天博馆藏甲骨1700余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以前精品厅没展出过甲骨,这次我们深挖馆藏资源,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展出了一些片大字多、字口清晰、内容重要的甲骨,如商武丁‘三百羌用于丁卜甲’,商祖丁、祖甲‘戊戌允夕雨卜骨’, 让观众了解甲骨文背后的故事以及与天津的深厚渊源。”

  青铜器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此次展出的文物中,青铜器的数量占三成以上,有很多青铜器也是首次亮相精品厅,如西周的太师鼎、商代方格百乳簋等。李君说:“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是,观众除了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青铜器,还能看到完整的器物拓片。青铜器全形拓能够真实再现器物本身的特质,也能引发观赏者的思古之幽情。”

  此次展品还新增了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清乾隆时期的《漕运图》卷,采用平立面结合的鸟瞰式形象画法,描绘了自洞庭湖和岳州府开始,经过长江、运河至北京的水道路线以及沿途的城市、山脉、河流、湖泊、闸坝、桥梁、村庄等地理景致。图中有较为丰富的文字注记,不仅标明了地理景致,还记载了漕运水道沿途所经州、府、县、镇之间的水程,并用里数标明,以推测漕船到达日期。李君说:“此图为研究漕运文化、运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佐证。”

  两件珍贵书法文物只展出一个月

  为了保证文物安全,两件珍贵书法文物《唐 摹王羲之寒切帖卷》《明 摹王羲之干呕帖卷》只展出一个月。

  《唐 摹王羲之寒切帖卷》又称《谢司马帖》《廿七帖》,是唐代钩摹本。此帖共51个字,是王羲之写给谢司马的回信。王羲之的书法受到历代书法家推崇,可惜真迹早已毁佚,今所见到王羲之书法,唯有钩摹本和法帖摹刻拓本二种。又因钩摹本是直接在原迹上勾勒填墨而成,最为接近王羲之书法原貌,尤显珍贵,故将唐摹本视同为王羲之真笔。

  《明 摹王羲之干呕帖卷》又名《如常帖》《昨还帖》,共36个字,内容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信。

  完善展厅布局,提升视觉效果

  此次改陈除了展品提升之外,展厅布局也更加考究,展柜玻璃也升级为专业级低反玻璃,视觉效果近乎“裸展”。低反玻璃是近几年博物馆展柜玻璃的新星产品,行业内称为“名侦探柯南也找不到的隐形玻璃”。它的透光率高达97%以上,同时克服了拍照反光的短板。无论是喜欢拍照的游客,还是驻足在展柜前静静欣赏的观众,都能享受到视觉的极致体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