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打造博物馆沉浸式学习模式 让更多孩子走近文物对话历史~~~
“天津地方史研究丛书”新书发行仪式举行~~~
交响曲《新世纪灯塔》在京奏响~~~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孙毓敏去世,享年83岁——~~~
~~~参评作品体裁为书信 字数不超1000字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孙毓敏去世,享年83岁──
荀风毓骨 津门流芳(图)
本报记者 刘莉莉
孙毓敏 照片由张悦提供

  3月28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孙毓敏去世,享年83岁。孙毓敏生于1940年,是荀慧生先生弟子。她在舞台塑造了诸多鲜活艺术形象,代表作有《荀灌娘》《红娘》《陈三两》《痴梦》等。她1991年起担任北京戏曲艺术学校校长,培养了大量戏曲人才。这位热心戏曲传播的“可爱老太太”走了,引发业内外一片悲痛与惋惜。她的津门好友与弟子们,也在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中表达无尽缅怀。

  “以荀派艺术继承和创新剧目,广受天津观众欢迎”

  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刘连群是孙毓敏的老观众、老朋友。刘连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80年代初,孙老师常来天津演出,以荀派艺术继承和创新剧目,广受天津观众欢迎。她有着极为不寻常的艺术和人生道路,受创伤后奇迹般奋起,重归舞台。作为演员,她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代表剧目和艺术特色。作为荀派艺术传人,她为老师录制音配像,举办纪念活动,广收再传弟子。作为戏曲艺术院校校长,她顺应时代要求,开门办学,组织国内外巡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人。”

  此前,刘连群和孙毓敏一起参加京剧电影工程艺术指导小组的活动,见面机会较多。刘连群发现,退休后的孙毓敏依然很忙碌,为荀派、为京剧,并且热情关注新人新剧目。令刘连群印象深刻的是,2011年,天津京剧院排演由他编剧的《香莲案》,孙毓敏不仅来津观看首演,还第一个给这部改编经典的新剧目写了推荐文章。刘连群说:“在孙老师去世之前,我俩还经常通电话,通话内容总是离不开京剧。孙老师的坚强、勤奋和热诚,对京剧艺术的挚爱和执着,是她留给京剧事业的最可贵的纪念。”

  “她把经过的苦难升华成了善良,希望我们越顺越好”

  孙毓敏弟子、市青年京剧团演员张悦向记者回忆道:“关心老艺术家,提携弟子,唱英文版《苏三起解》、给老外讲课向世界推广戏曲,还有看似与荀派不相关的武戏,她都要管。老师说武戏演员是高危职业,要给孩子们上保险,要重视武戏发展。经过老师的奔走呼吁,促成了京津冀武戏展演的举办。老师胸怀的是戏曲事业。”

  精神矍铄、心直口快、活泼爱笑是人们对孙毓敏的印象。“人们看到的是她的高光时刻,却很少知道这背后的艰辛。”张悦讲述,有一次,她随师探望老艺术家。天气很热,上楼没电梯。老师一瘸一拐,早已汗流浃背、疲惫不堪。可一进屋,那个刚刚还力不从心的老太太,一下变得充满热情和活力。

  2020年荀慧生先生诞辰120周年,孙毓敏忙不停地给弟子排戏。突然有人发现,老师的眼睛有点睁不开。孙毓敏表示“轻伤不下火线”,可还是被徒弟们“押”到了医院。经诊断,老师患了肌无力。她配合治疗的同时,依然整理资料、通过手机远程指导、给徒弟量身定制艺术计划……张悦感慨道:“师父一辈子克服的困难和所受的委屈有很多。但是,她把经过的苦难升华成了善良,希望我们越顺越好。她是我们心里的一缕阳光,像灯塔一样照耀我们前进。”

  “剧目移植是剧种之间相互借鉴提升的方法”

  除了传承京剧荀派艺术,孙毓敏还擅长京剧与其他剧种的双向移植改编,也培养了不少其他剧种的弟子,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的刘红雁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一次机缘巧合,刚入行的刘红雁在姐姐的带领下见到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孙毓敏。当时,刘红雁唱了一段河北梆子,孙毓敏给了很大肯定。“让我妹妹拜您为师吧!”姐姐的快人快语令刘红雁大吃一惊:一个是堂堂京剧艺术家,一个是河北梆子小学员,天壤之别,这怎么可能呢?没想到,孙毓敏干脆地说:“没问题啊,我也有其他剧种的学生。”

  后来,刘红雁在老师的帮助下排演了《金玉奴》《勘玉钏》等从京剧移植而来的河北梆子剧目。每次演出后,师父都写来一封长长的信,开头是热情的鼓励,后面则提出数十条事无巨细的意见建议。

  刘红雁说:“老师觉得,剧目移植是剧种之间相互借鉴提升的方法。移植剧目不是简单的‘拿来’,要进行二度创作,唱念做舞都要重新设计,根据不同剧种表演特色来编排,力争让剧目留下来、传下去。”

  采访中,张悦和刘红雁不约而同谈到老师对她们的关怀无微不至。吃什么东西保养嗓子、怎么搭配服装,乃至一些生活琐事,老师都会叮嘱、教导。师徒似母女。

  再过一两个月,张悦和刘红雁都将迎来各自的演出。她们带着恩师的传授、呵护和希冀,在各自领域里努力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