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王军锋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
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 娜 本报评论员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力有序推动“双碳”目标落实的重要路径。
李娜:很多企业借助数字化,实现产业发展的“数智蝶变”,走上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可以说,绿色化、低碳化离不开数字化。
王军锋:是的,绿色发展、推进“双碳”目标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是支撑。比如,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投入碳减排领域,通过算法驱动,精准快速识别有效需求,降低资源投入和消耗;借助数字技术高渗透、高连通等特性,使各种要素资源在不同行业、企业间融合和共享,实现资源快速优化配置等。数字技术的深入参与带来生产效率和节能降碳“双提升”,对绿色低碳转型起到助推、放大、倍增效应。把握好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内在关联性,积极探索数字化助力“双碳”的现实路径,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到产业协同,再到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促进节能减排,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互促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整体进程。
李娜:落实“双碳”目标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系统工程,以数字化为抓手,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突破能够带动全局。有人把能源转型比喻为“牛鼻子”,您认为应该如何牵好这个牛鼻子?
王军锋:能源发展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气候环境治理,跨越能源转型变革这个关口、加快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为实现“双碳”目标创造重要保障性条件。这是一项基础工作,既涉及能源脱碳、转型管理、节奏把握,也涉及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做优存量、做强增量,逐步实现新旧能源转换、替代的过程,而数字化手段可融入各个环节。比如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全链条清洁化、节能化改造;构建依托于数字信息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借助“虚拟电厂”将各类用电负荷聚合起来、优化调度,解决可再生能源供电波动性、间歇性较强的问题。
李娜: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也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生力军。如何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是需要答好的现实命题。
王军锋:所谓“转型”,说白了也是智能科技与企业发展的融合,包括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降碳,也包括利用数据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这样一种融合的推进,既要解决好不知如何转、转型成本高的问题,也要解决好数字化技术供给与低碳转型需求之间有效衔接的问题。咱们仅以后者为例,搞数字化研发的,需要了解“双碳”领域的转型需求,有转型需求的企业,则要了解数字化的技术动态,这就要通过融合机制或渠道,将链条上的不同企业高效对接起来。像零碳智能园区等平台载体的建设,就是在扮演这样一个桥梁或纽带的角色。
李娜:未来,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完善有利于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提高碳监测、碳管理等市场化手段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重要方向。
王军锋:没错,无论是让企业愿意进行新技术开发、应用,还是让消费者愿意选择低碳产品,都需要市场化机制来引导,其中的核心支撑,就是不断健全推进“双碳”价格体系,像碳排放权交易、绿电交易等。这些市场交易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比如对经济活动碳排放的动态追踪,对森林、海洋等多元碳汇库的常态化监测,对碳交易信息的精准披露等,都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来实现。有了数字技术加持,可以有效降低绿色低碳转型的投融资成本、参与方的信任成本,激励更多经营主体在低碳领域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