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要钢铁产品的产量明显下降,钢铁工业总产值却大幅上升,原因何在?
低端产品让位给高端产品,高品质换来大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6%,而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38%。实践充分证明,“减”未必就等于“少”,善于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做“减法”,也能带来发展增量。
辩证地看,做“减法”的同时,往往也在做“加法”:压缩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产量,就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留出了空间;降低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比重,取而代之的是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生长……仅以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高速线材车间为例,其生产的高品质线材82B盘条,从2019年的年产量1万多吨,变为现在的月产量3万吨。
结构优化、动力增强、活力激发的过程,蕴含着量与质、舍与得的辩证法。我们追求的,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提质显然处于核心地位。如果量的增长不能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甚至降低了发展质量的话,那么做“减法”就势在必行,该去的坚决去、该调的坚决调、该转的坚决转。
做“减法”不是一刀砍下去那么简单,谁来进行补位、如何去补,是必须一同进行的考量。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转向绿色低碳发展,在淘汰落后设备的同时,重点研发海上光伏、余热余压利用、冷能综合利用等节能降碳新技术;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实现“空无一人”的背后,是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加持……寻求技术的创新、工艺流程的完善,都是做好“减法”的重要支撑,也是打开发展新空间的路径所在。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比如旧有的发展方式往往让人产生路径依赖,想不想打破惯性、敢不敢求新求变,考验着格局和勇气;实现技术的创新升级,总是要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也考验着智慧和韧劲。可以说,做“减法”意味着给自己加压,没有主动为之的精神是不行的。保持“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革新精神,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推动力,持续收获发展增量。
做好“减法”是一种发展智慧,在“减”中实现“增”,经济发展的质量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