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天津镭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装备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开足马力,忙着组装调试多台金属3D打印机。
与人们印象中打印精密、小巧零部件的3D打印机不同,这些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生产大尺寸零部件的高端装备,最高可达6米,工人们需要爬上梯子组装调试。
金属3D打印设备是高端制造的利器,它如同传统制造业中的机床,是高端工业的“母机”。2018年正式落户西青区中北镇的天津镭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专门生产金属3D打印高端装备的企业。
“生产金属3D打印设备是总公司开辟的一条‘新赛道’。2018年5月,20多人的技术团队从北京来到天津,那时产品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落地天津后,我们对产品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2020年,已实现多款设备量产,全年生产近80台(套)。”天津镭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凯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是镭明发展的命脉。5年间,公司研发团队不断壮大,目前已拥有70余人,占公司员工总数近一半。公司拥有核心技术专利70余项,每年启动研发改进项目10余个。2022年,公司产值接近1.4亿元,投入研发资金超1200万元,而今年的研发投入还将提高10%左右。
程锦泽是最初团队的一员,也是公司5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见证者。“每一年研发任务都很重,既要对原有设备改进升级,又要逐步探索和推出新设备。”谈起一次次科技攻关,程锦泽历历在目。
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复杂、难加工的零件,不仅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实现零件减重。因此,3D打印技术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已达到规模化、工程化应用。
“随着客户对大尺寸、结构复杂的零件需求日益迫切,我们在大尺寸、多激光、高纵深设备上不断探索。”程锦泽表示,把一套精密仪器从小做到大,并不是单纯在尺寸上加长加大。在保证精密度、稳定性的同时,还要在模式和结构上做很多创新调整,不断提升打印效率。
目前,公司已拥有2条完备的金属3D打印装备生产线,年产设备80余台(套),拥有全系列金属3D打印装备快速定制研发能力,已建设成为华北区域最大的金属3D打印研发、制造、销售基地。
公司自主研发的米级以上大幅面激光选区熔化设备、大型金属送粉3D打印设备等产品,已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多项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成果用于航天返回舱、无人机框梁、火星探测器、空间站等航空航天领域。
“我们入选了西青区第三批‘113’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同时,与天津本地龙头企业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开始了产学研合作,联合推动技术攻关,打造国产核心零部件,推动天津在全国增材制造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关凯说。
谈到未来,关凯表示,希望政府从顶层设计入手,进一步推动天津本地高校、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企业等多方合作,建设3D打印产业聚集园区,补全产业链,形成集聚合力,联手对行业共性难点问题进行攻关,从而形成开发—测试—迭代优化的闭环系统,打造天津3D打印增材制造自主创新研发先进技术的新高地。
专家点评
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董微微
镭明激光的成功体现了天津市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天津市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为镭明激光的市场拓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紧抓新兴网络技术与新材料融合发展契机,镭明激光开辟了金属3D打印设备“新赛道”。依托强大的创新团队和持续的研发投入,镭明激光在多项技术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天津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陆续出台“天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6条”等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天津着力实施“十项行动”,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民营企业应把握发展机遇,立足天津实践,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找准科技研发和产业需求的结合点,在自主创新之路上不断突破,成为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