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90岁志愿军老战士求助 寻找68年前慰问信寄信人~~~
天津自贸试验区人民法院做法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
~~~
~~~
多位老人乘扶梯摔倒~~~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岁志愿军老战士求助 寻找68年前慰问信寄信人
谁认识王素芬奶奶,请提供线索(图)
本报记者 刘连松 图片由志愿者孙嘉怿提供
志愿军老战士周学陶

  “我和她通信十年,互相鼓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希望能够找到她,当面向她表示感谢。”日前,90岁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周学陶,欲寻找68年前的天津笔友王素芬奶奶的求助发出后,得到许多热心人士的帮助。

  关爱老兵志愿者孙嘉怿在了解到老英雄的心愿后,多方联系,积极寻找相关线索。“岁月静好,山河无恙。希望大家能帮忙寻找王素芬,让两位老人可以再相逢。”

  孙嘉怿介绍,今年90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周学陶是北京清河三羊毛纺集团离休干部。1952年12月跟随部队入朝作战。1953年7月,参加了金城夏季反击战。1953年7月27日停战,周学陶所在的部队仍然驻守在朝鲜,1954年4月,他跟随部队从三八线撤至朝鲜元山玉坪。在此期间,国内的学生等群体纷纷响应号召,为志愿军寄去慰问信和各种慰问品。

  “1955年春节期间,部队收到祖国寄来的大批慰问信,其中就有天津市女六中王素芬同学的信。”提起当年的峥嵘岁月,周学陶老人感慨万千,思绪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时光。

  当时正在读中学的王素芬,在给朝鲜志愿军战士寄的慰问信里,夹了一片树叶书签,说是永久的纪念。

  在那个艰苦的时刻,周学陶收到来自祖国亲人的问候,受到鼓舞,于是给王素芬回了一封信,并回赠了一个印有“最可爱的人”的搪瓷缸,作为留念。

  “说起这个搪瓷缸,也是意义非凡,那是在1953年国庆节期间,我们130师在朝鲜金城前线师政治部驻地渔川里迎接祖国慰问团时,慰问团领导赠给我们的礼物。”

  从那以后,周学陶和王素芬建立了书信联系,两人在信中互相鼓励,共同进步。“1955年冬天,我从朝鲜战场回国休假,途经天津时下车,在天津市女六中学校门口与王素芬见过一面。1956年10月份,休假途经天津,我们在校门口又见过一面。”

  1958年,王素芬从天津市女六中高中毕业,考入太原工学院机械制图系。这一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完成了党和祖国赋予的光荣使命,全部撤离朝鲜回国,周学陶也随部队回国。1963年,王素芬大学毕业后回津,当时她的通信地址是“天津市和平区同庆后五条1号”,俩人又保持书信联系一段时间,后来就无联系了,王素芬如果还健在,今年应该已经82岁。

  周学陶老人希望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到来的时候,重新联系到王素芬老人,当面向她表示感谢。

  接到求助后,记者首先通过网络查询“和平区同庆后”。检索百度地图发现,和平区没有“同庆后五条1号”这个地址,和周学陶老人描述的地点最接近的就是“同庆后大楼”。根据地图指引,记者来到位于和平区和平路与兴安路交口的同庆后大楼社区,经过多方查找,记者联系上了社区一位热心居民石敏女士。她说,“同庆后五条1号的原址就是目前同庆后大楼的位置,挨着新建的万全道小学后门。”上个世纪50年代,同庆后五条1号是一个大院,院内是一圈二三层的楼房。那些楼房因为年久失修,唐山大地震后拆除重建,建成了现在的同庆后大楼。但是询问了多位邻居,大家都对“王素芬”这个名字没有太多印象。

  记者随后来到所属的和平区南市街同庆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查询了社区现住人口后表示,王素芬女士并不在现住人口数据库中,可能之前早已经搬离此处。

  如果您有王素芬老人的线索,可以拨打本报热线23602777,本报将持续关注此事进展,联系相关部门继续查找相关线索,圆志愿军老战士一个心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