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派大将军窦固率汉军经过历时两年的鏖战,大破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永平十八年,汉军班师,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率数百人驻扎在车师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
汉朝大军前脚刚走,2万匈奴铁骑便卷土重来,在灭了车师国后,随即包围了金蒲城。耿恭登上城楼,只见匈奴骑兵马嘶人吼,如黑云压城,虽然身后仅有区区几百汉军,但他毫不畏惧。他命将士把毒药涂在箭上,对匈奴人说:“此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这是我大汉的“神箭”,中箭者身体必会生变。果然,中箭的伤口流出的血,像水烧开一样沸腾,匈奴人大为惊恐,急忙退回营寨。耿恭又趁着天降暴雨,率汉军果断出击,杀伤大量敌军,匈奴人害怕地传说“汉兵神,真可畏也!” 吓得退军而去。
击退了匈奴人,耿恭并没有太过高兴,因为他知道匈奴大军再来金蒲城就守不住了。于是,他便带领这几百人的队伍转移到了天山北麓的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县城南),因为这里的城旁有溪流,地势险峻,更利于坚守。
果然,到了阴历七月,匈奴人卷土重来,数万匈奴骑兵将疏勒城团团包围。这次匈奴人学聪明了,强攻不成,便断了疏勒城的水源,采取围困战术。汉军无水可饮,耿恭只好命将士凿井取水,可是挖了足足十五丈之深,一滴水都没见着。将士们口渴难耐,只能挤榨马粪汁来饮用,耿恭不禁仰天长叹:“听闻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拔刀刺山,就有巨泉飞涌而出,现在大汉仁德,我军怎么会走投无路呢?” 说完,耿恭整理好着装,向井跪拜,向天祈求。奇迹出现了,不一会儿,泉水奔流而出,士卒们都兴奋地高呼万岁。
然而水救得一时之急,却难解围困之境。数月之后,疏勒城内弹尽粮绝,耿恭和将士们不得已,只好“煮铠弩,食其筋革”,将盔甲弓弩上的皮革抠下来,煮了充饥。战斗加饥饿,数百壮士渐渐只剩下数十人,但在绝境之下,耿恭和将士们皆无二心,甚至面对匈奴人高官厚禄的利诱,也丝毫没有动摇。耿恭相信,大汉不会忘记他们。
东汉朝廷当时就收到了西域的紧急军情,但恰逢明帝驾崩,皇帝大丧,不宜出兵。等汉章帝刘炟继位,朝中政治势力又是一番角逐,等到有人想起西域耿恭还在困守疏勒孤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司空第五伦的意见是“不宜救”,理由是耿恭等人率孤军在外,肯定已遭遇不测,此时贸然出兵,胜负难料。司徒鲍昱听了,情绪激动地反驳说:“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年轻的章帝被鲍昱的慷慨陈词所打动,于是在当年冬季就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等部队七千多人,西出玉门关,前往救援。第二年正月,汉军到达天山南麓的柳中城下,在风雪之中出其不意发动攻击,大败匈奴军,解围柳中城,收复车师国。
至此,援军打算引兵东归。此时代表皇帝督军的谒者王蒙的军中有一个军吏却站了出来,说戊己校尉耿恭将军还在疏勒城坚守,应该救他出来。这个军吏名叫范羌,是耿恭派去敦煌求取冬装和援军的。听了范羌的话,王蒙和其他将军面面相觑,都十分为难,一则他们认为耿恭困守疏勒一年之久恐怕早已凶多吉少,另外更困难的是眼前的天山常年积雪,在如今的冬天翻越它比打败匈奴还要困难。范羌见他们面有难色,激动地说:“耿将军说,我一定带着兄弟们坚守,直到我带着援军回去。” 王蒙仍然摇头,范羌愤怒地说:“你们不去,我去,就是死,我也要回到疏勒城。” 王蒙无奈,只得分给范羌两千士兵,让他回去救援。
此时的天山,狂风怒号,大雪封山,范羌带领两千精兵奋勇前进,途中“遇大雪丈余”,仍毫无退缩。经过生死之搏,终于翻越雪山来到了疏勒城下。范羌大喊:“大汉派兵来迎接校尉了!”入城之后,他才发现,耿恭和城中的汉军,仅剩26人。他们饥寒交迫,衣衫褴褛,然而却目光坚毅,始终将兵器紧紧握在手中。
于是,援军和疏勒守军与沿途追击的匈奴军且战且退,当他们到达玉门关时,耿恭所部将士仅剩下13人。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十三名壮士面容憔悴,骨瘦形销,身为七尺男儿都几欲落泪。他马上安排为他们沐浴更衣,随后派出兵马护送他们回家。郑众还上疏章帝说:“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这则淹没于历史中的故事,在今天读来仍然让人禁不住泪目,不仅是因为耿恭和他的将士们的忠贞不屈,义重于生,更因为小人物范羌的相信。有时候世界上那些堪称伟大的奇迹,就是在这样简单的相信中诞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