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赞咖啡厅视角独特
据开国大将粟裕的夫人楚青晚年回忆,上海解放后,她曾和粟裕(时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难得地逛了一次南京路。当时他俩正走着,突然粟裕盯着一家咖啡厅说:“这里不错呀!”
楚青非常意外,粟裕在她眼里可不是个讲情调的人,于是就问他为什么。结果粟裕说:“如果在这家咖啡厅的楼上架几挺机枪,就能守住整条街道。”
金庸:独特的“字条管理法”
金庸于1959年和同学在香港创办了《明报》,从那时起,虽然掌控《明报》34年,但金庸的管理却始终是“无为而治”。他从不召开员工会议,而是采取独特的“字条管理法”,若发现某位编辑出现诸如题目词不达意,文章中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金氏纸条”就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这个编辑的办公桌上,每张字条都是浅显易懂,言简意赅。
每当收到金庸的字条时,编辑们虽然都格外紧张,但对金庸的“火眼金睛”却是钦佩有加,所以平时工作时都特别用心,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自己冷不丁收到这样一张字条。
曹鼐:
写数遍“曹鼐不可”警示自己
明朝初年名臣曹鼐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后。他少年时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很有抱负,24岁时在乡试中考了第二名。为了锻炼自己,他心甘情愿地去江西泰和县做了一名典吏。典史这个职位相当于衙役,什么活儿都干,有时候还帮助治安官抓贼。
有一天,曹鼐抓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盗贼,是一个美貌的女子。按照律例,他应将女盗贼押回衙门受审。但是当时天色已晚,深夜赶路又有危险,于是他决定,带着女盗贼在路边的驿站里凑合着歇一晚,天亮后再继续赶路。
长夜漫漫,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女盗贼泪眼婆娑,含情脉脉地对曹鼐说:“小女子偷人钱财,实属无奈之举,还望大人网开一面。小女子愿以身相许,报答大人的大恩大德。”
曹鼐毕竟还很年轻,女盗贼的俏丽面容确实让他心动。但他认为,如果现在把持不住自己,将来又怎么能做个好官?为了警示自己,他在纸上写“曹鼐不可”,写完了,看一会儿就烧掉,然后再写。如此反复数十次,终夜不乱。天亮后,他把女盗贼押回了衙门。
小年:究竟是哪天
祭灶由来已久,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腊月等说法,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民间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可见,至少南宋时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那么腊月二十三小年又是怎么来的呢?清朝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北方地区靠近京城,二十三过小年渐成风气。而南方地区远离政治中心,才得以保留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俗。
其实在民间,小年还有其他日期。民间有句俗话说“官三民四船五”,说的就是过小年,大抵渔民腊月二十五祭灶。现在鄱阳湖地区还保留这种习俗。
驿传:古代的旅馆
我国最早的旅馆称为“驿传”。西周早期,驿传已相当普及,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不过早期驿传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文人士大夫可以随时入住,平民百姓恐怕只能敬而远之。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官用“驿传”,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商业性客舍也出现了,遍布各地。秦国大一统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驿传”制度,汉承秦制,“驿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据史书记载,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每三十里一处。当时西汉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客舍也星罗棋布,不仅有可供各郡来客住宿的“郡邸”,还有专门接待外宾的“蛮夷邸”。
唐中期时,“馆”和“店”分化成两种不同的类型,要区别它们并不繁琐──“馆”通常指较大的旅馆,有“公馆”和“私馆”之分;“店”多由民间自办。“馆”和“店”的食宿设施不尽相同。《太平广记》记载汴州(今河南开封)有一家“板桥三娘子店”,店内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三娘子做烧饼充当客人的早饭,并出租驴畜。
庞贝古城:发现“快餐店”
意大利庞贝古城出土了一处存在近2000年、保存完整的食肆遗址,初步判断为古罗马时期为路人提供相当于街头小吃的“快餐店”。庞贝古城考古负责人马西莫·奥桑纳说,这是庞贝古城“首次完整出土热食类快餐店遗址”。考古人员2019年挖掘出这处快餐店部分柜台,如今整个柜台全部出土,呈现为多边形,台面上有多个较深的圆形凹陷,考古人员猜测这些凹陷是用于盛放热食的。
这家“快餐店”位于考古公园的Regio V遗址内,柜台上有许多圆孔,推测可能是放置装有热食的陶罐,人类学家阿莫洛帝发现,一些陶罐有放置过猪肉、鱼肉、鸭骨头碎肉、牛肉、蜗牛的痕迹,也留下羊肉、鱼类、蜗牛等食物的残骸,也透露着当时庞贝居民的饮食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