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0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读书
胡绳的五种形象(图)
郑宁波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石仲泉谈胡绳》,石仲泉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

  长期以来,作为政治家兼学问家的胡绳,其影响力自然主要集中在政界和学界。政学两界之外的大多数人士,即使对胡绳不陌生,大概也不会太熟悉。实际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胡绳是很值得了解和学习的。石仲泉的新著《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石仲泉谈胡绳》是一本学术性兼通俗性的传记,通过雅俗共赏的手法塑造起一个真实丰满的胡绳形象,便于人们从形象的角度看待胡绳。形象是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最初始、最直接的印象,虽然它本身属于感性认识,但可以触发人们的理性认识,牵引着人们从理性层面认识胡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又能给人们什么启示。

  ■一 独立思考、坚持己见的大智者形象

  从本书的记述看,胡绳青少年时代就充分展现出这种鲜明个性。自幼饱读诗书的“神童”胡绳16岁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他的学问基础好,看事物的眼光高,瞧不上北大的培养方案,也瞧不上北大不少老师的课程,觉得北大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读大学没什么意思。加上他有远大理想,对成才又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只在北大读了一年就自主辍学,游历到上海靠写作为生了。就是在北大就读的短暂的一年间,他也没有按部就班地参加学校的活动,他只挑自己瞧得上的课程听听,其他则以“翘课”待之。胡绳从北大自主辍学的故事在今天看来犹有传奇色彩,如果返回到当年的历史语境,就更加不难体会此乃非凡之举。一个十几岁的娃娃,能够对著名学府和著名教授的课程作出独立判断,且这些判断大多不是仰慕式的肯定,而更多是批判式的否定,这充分体现了胡绳的眼光和胆识。这说明胡绳没有一些文化人敏于言而讷于行的弊病,没有一些知识分子长于付诸头脑和嘴皮而短于付诸实践的弊病,他是一个既敢想又敢干的人。主动辍学,没有相当的底气、主见、胆识和行动力是做不到的。

  青年胡绳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己见的品格,固然与青年人的锐气有关,但如果认为这只是青年人的锐气使然,那是不符合胡绳的实际情况的。实际上,这种品格没有随着胡绳走出青年时代而弱化,中年和老年的胡绳依然堪称独立思考、坚持己见的楷模。他晚年冒着相当的风险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作出再评价就是典型的例证。可能有人会说,胡绳对此不是没有过顾虑,他对可能引起的反应作了充分考虑,在文章中也处处设防,想方设法将道理讲周全,这些说法也许都是事实,但最重要的事实是,胡绳还是把这个事情干了。这同时说明,岁月只是让胡绳变得更成熟,但没有磨掉他独立思考、坚持己见的品格,否则胡绳就不会冒险主动“搞事情”。那时,胡绳已经到了可以颐养天年的时候,也有颐养天年的优渥条件,完全可以不去提出这些令人耳目一新却可能招来责难的观点。知其不必为而为之,充分体现了胡绳要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喷薄而出的动机多么强烈;知其难为而为之,充分体现了胡绳坚持己见的信念多么执着。

  ■二 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大师者形象

  据书中记述,胡绳生于书香门第,幼时就读书识字。这段经历使他奠定了扎实的古典汉语言文学基础。胡绳14岁时又开始阅读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社会科学著作。他在北大哲学系虽然只学习了一年,但也算经过了现代哲学的训练,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哲学思维方式。从17岁离开北大以后,胡绳完全靠自学成为学术大师。他不必拘泥于学校教育的安排,可以超越学校教育设置的学科畛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胡绳是靠自学成长起来的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他能够在社会科学诸多领域驰骋,又不是那种看似什么都懂、实际什么都不懂的“万金油”,而是在诸多领域都有深厚造诣、能够提出新见解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胡绳的博学不仅体现在静态的知识结构方面,而且体现在动态的知识应用方面。文科应用的主要体现就是写文章,胡绳能写诸多题材和体裁的文章。用本书的话说,胡绳既是中共中央的“一支笔”,又是能够在诸多领域驰骋的“多管笔”。他能够“同时负担几项中央交予的文件起草和领导人讲话稿的起草工作”;“有时上午参加这个文件的讨论会,下午又得去参加另一个文件的修改会。”胡绳不仅能在自己熟悉的党史和党的思想理论等领域驾轻就熟,而且在宪法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类具有很强现实属性和应用属性的文件起草中也游刃有余。《大师是怎样炼成的》总结道:从1953年到1993年,胡绳作为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整整40年,“论参与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顾问方面之多,似没有出其右者。”

  ■三 孜孜不倦、勤勉精进的大学者形象

  大概由于石仲泉很看重勤奋之于治学的意义,本书非常注意发掘胡绳勤奋刻苦的事迹,塑造出一个孜孜不倦、勤勉精进的学者形象。胡绳17岁开始当“沪漂”,几乎没有任何外在管束,把这里当成了做学问的殿堂。他一边发愤苦读,一边勤奋笔耕,两年间自学了很多知识,还发表了60多篇文章,平均约10天就有一篇新作面世。《大师是怎样炼成的》还讲述了“文革”初期胡绳被打倒后苦读的故事。在隔离审查的艰苦条件中,胡绳阅读了《毛泽东选集》和《鲁迅全集》;手抄了毛泽东若干文章和语录;《马恩全集》,出一本,他就托看守代买一本。隔离审查被胡绳拿来当作读书学习的机会了。善于利用不利条件来作有价值的事情,善于把一切情境转化为学习的条件,是“学霸”胡绳的一大本事。其实,这也是胡绳的智慧,当身处逆境之时,与其闷闷不乐,不如埋头学习,一旦走出逆境,逆境中的所学说不定就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是构建学习型人生所应懂得的基本道理。

  据本书记述,1969年胡绳被下放到石家庄郊区的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从小在城市生长、未曾经过劳动锻炼、已年届50多岁的胡绳要干起猪圈、挑污水、拉煤等重体力活。虽然整日疲惫不堪,但他仍然想着撰写酝酿了许久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973年胡绳“解放”回京,工作极为繁忙,他仍在参加重大政治活动和为中央起草文件的间隙,抓紧时间撰写《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用胡绳日记翔实披露了1973年九十月间,胡绳在工作和写作之间穿梭,只争朝夕写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情境。胡绳勤奋的形象再次给学林中人基本的启示: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史学等人文科学研究,固然与天赋等有关,但勤奋几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四 至真至诚、襟怀坦白的大仁者形象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主要从学术品格和道德人格两方面塑造胡绳的仁者形象。在学术品格方面,1960年中苏争论开始后,鉴于当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基本是以苏联哲学教科书为模板编纂的,为了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编写自主权,中央决定编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先是邓小平指定胡绳负责统编,1961年,中央理论小组明确由胡绳和艾思奇共同主持编写。在署名时,“胡绳说自己不是专门搞哲学的,参加写这本书,党校的教师是主力,主编就是艾思奇一人,不要挂他的名了。”胡绳谦让主编是自己虚怀若谷的表现,也折射出更为耐人寻味的信息。他不仅不掠人之美,就连自己的智慧和付出也谦让出去。

  本书将胡绳放到历史的洪流中凸显他襟怀坦白的道德人格。1978年,担任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的胡绳被误解为“两个凡是”派,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受到批评。实际上,胡绳并没有参与起草“两个凡是”的社论。在会上,他解释了自己“从来没有写过、说过‘两个凡是’这样的话或类似这样的话,思想上也没有这种想法”。但是,对于别人的批评,他也不作辩护,表示通过会议的教育,努力克服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书中指出,“胡绳诚恳的态度获得与会同志的谅解和好评”。胡绳思想通了之后,很快成为邓小平时代的“一支笔”。“不自我辩护”是道德修养的极好功夫,也折射出胡绳高尚的人格境界。胡绳有坦白的襟怀,也有清者自清的自信。

  ■五 解放思想、踔厉创新的大勇者形象

  胡绳说他的文章“无一篇不是与当时的政治相关的”,也就是既有政治属性又有学术属性。无论是从常理还是逻辑的角度看,学者研究纯学术性问题受到的思想束缚,自然比研究政治性问题要小些,思想解放的尺度和创新的空间也就自然会大些。在面对政治属性较强的课题时,学者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政治意图的阐释者,阐释和解读是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自由思想和自主创新的空间就小些。胡绳一生所写的全部文章都带有政治性,却又往往能够实现创新。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胡绳深厚的学养、精湛的技艺,但在根本上取决于胡绳开放的思想境界和强烈的创新取向。1994年,胡绳发表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就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一个老题目,提出了若干新见解。《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从学理上详细分析了胡绳新见解的意义,塑造起一个敢于解放思想、善于踔厉创新的勇者形象。

  胡绳的不同形象蕴含着不同的品格和经验,给人不同的启迪。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上述五种形象,读者一定还能从书中看到更为丰富的胡绳形象。这是一本不该只束之书斋的名人传记,值得那些想了解大师是怎样炼成的读者郑重地打开它。

  作者为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