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干工作好比掘井,求得清冽之泉,就得一干到底。到底,方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做事能不能到底,首先是态度问题。只求“干了”,不求“干好”,难免中途“跑路”;心性浮躁,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主意,凡事浅尝辄止,同样干不好工作。凡此种种,是责任意识欠缺,不够专注用心所致。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曾说“性痴,则其志凝”,说的是创作过程专一,对作品负责、精益求精,才可能出精品力作。干工作也是如此,坚持做就做出个样子,追求“到底”,这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做事到底,前提是知底。勇气、决心固然重要,但弄不清往哪走,也会南辕北辙、事倍功半。明确做事的方向和着力点,一干到底才有现实价值。干好工作先要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比如一项举措、一个办法,看到别人用得好,便不顾实际需要搞“拿来主义”,不讲实事求是,花再大力气也是徒劳。尤其是服务群众的工作,一开始就搞不清群众的需求是什么,仅凭主观臆断出招,很容易好心办坏事。多深入基层磨砺脚底的功夫,对实际知底、对群众诉求知底,工作措施、服务方法有针对性,一干到底才有支撑。
一干到底,需要探索和尝试,离不开创造性开展工作。善始容易善终难,推进工作,难免会与新情况新问题不期而遇,甚至可能涉足不熟悉的领域,如果学习动力不足、不懂得灵活应变,就会手足无措,致使工作陷入僵局。难题如河,再宽再险只要有船或桥就能过去,“桥”和“船”是工具,要根据渡河的需要去建造、寻找,立足实际见招拆招,在学中干、干中学、事上练。
干好工作离不开“到底”的谋划思路,也需要“到底”的执行力度。咬定了目标,就要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到底、见实效,想办法、有办法“掘深井”,从而干出更多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