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灵帝刘宏是个文艺青年,“善鼓琴,吹洞箫”,又好文学,曾创作了《皇羲篇》五十章,以及《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作品。登基当了皇帝之后,他把这些雅好又带进了政治生活中。
灵帝在太学之外,又创办了鸿都门学,地点在皇宫。他从各地的学校中选拔了一批具有撰写文赋才能的人,进入鸿都门下,享受“待召”的待遇,诗赋写得好,就可以直接当官进入政界了。后来又征召了一些能写公文书信以及擅长写鸟篆书(一种装饰字体)的人,人数逐渐达到数十人。侍中祭酒(鸿都门学的校长)乐松和贾护深知灵帝的性情,趁机招引了一些德行低下、趋炎附势之徒混杂其间,灵帝来参加文艺沙龙时,这些人时常讲些民间街巷趣事,深锁宫中的皇帝闻所未闻,听了十分开心。因此,这些人常常能够得到破格提拔。
灵帝的这些所为,让一些有责任感的大臣不免忧心忡忡。借着灵帝下诏征集治政意见的机会,大儒蔡邕写了密奏,劝谏说:“古代取士,一定要让各诸侯国定期举荐。到我孝武皇帝(汉武帝刘彻)年间,开始通过设置贤良、文学等科目,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因此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朝选人用人,无外乎这几个主要渠道。至于书画辞赋,都是小才小技,对于匡国治政没有什么用处。陛下您刚刚继位,首先应该学习儒家经典,在处理政事之余,观览辞赋,不过是用以替代博弈游戏的休闲而已,不应作为取士教化的依据。当年孝宣皇帝(汉宣帝刘询)在石渠大会诸儒,章帝(汉章帝刘炟)于白虎集会学士,统一对四书五经进行阐释,辩驳含义,这正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应该依从。那些小能小善,虽然也有可观之处,孔子认为,走远了就行不通,君子应该立大志、走大道。”
蔡邕的建议可谓一语中的,可惜以灵帝的见识和格局,完全听不懂,否则他也不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昏庸皇帝,以致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里感叹:“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喜欢诗词歌赋甚至鼓琴吹箫照理说并不是错,灵帝之误在于他拥有一个皇帝的身份,这决定了他的职责是修明政治,管理好国家,所以他读书的首要问题,是弄清治国的大道理,而不是沉迷于诗赋的小爱好。
因此,蔡邕才引述《论语》里的观点,“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意思是说,即使是小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执着钻研这些小技艺,恐怕会妨碍从事远大的事业,所以君子不做这些事。对于大志与小道,朱熹解释得更明白,他说: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这些小道,也有大的价值,有其可观之处。只是对于怀抱天下,志在大济苍生的君子来说,政治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大事,所以不能为小道所拘泥。
想想看,历史上那些为雅好所耽误的帝王,如南唐后主李煜、北宋徽宗赵佶、唐玄宗李隆基,哪个不是顶尖的艺术家,可惜都为小道而丧失了大志,弄得国败家亡,百姓跟着饱受流离之苦。
人之于世,各具职责,不为枝节所牵绊,始终不忘初心,才能避免走上偏路、弯路甚至邪路,从而更好地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