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热点追踪
天津师大原创话剧《徐大同》上演~~~
天大科研创新DNA存储算法助力敦煌壁画传承万年~~~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追踪
天津师大原创话剧《徐大同》上演
感受师者之风 品读山高水长(图)
本报记者 徐雪霏

  10月14日,天津师范大学原创话剧《徐大同》在该校音乐厅完成首演,徐大同先生的家人和数百名师生代表一同观看了演出,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在这方舞台上徐徐展开。

  该剧再现了我国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大同先生无限忠诚于党、毕生奉献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感人故事,全景式反映了徐大同先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守初心爱党报国的精神、“教学问、教做学问、教做人”的育人理念和不畏艰难“从头越”的奋进精神,刻画出一位毕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师者楷模和学生心中的“大先生”的光辉形象,激励广大师生传承大师精神、矢志成才报国,生动故事令在场师生潸然泪下,受教于心。

  以诚意之作展现大师风骨

  随着灯光渐渐暗去,舞台上的“徐大同”坐在轮椅上,回忆着在天津师范大学从教四十余载的点点滴滴,虽病重住院仍心系教育事业,校领导来医院探望他,他殷殷嘱托,执意唱起了“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的京剧片段,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呈现在观众面前。随后,将观众的思绪带回了1978年的那个夏天。

  初到师大报到的徐大同,以一己之力挑起重担,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坚定追随于党,终身践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由于过度操劳而入院,病床上的他仍心系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虽已年逾八十,他仍为学科发展奔波操劳……这一幕幕剧情在演员的倾情演绎下,一位有激情、有感情、有热情、有责任的“大先生”形象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人不禁红了眼眶。

  《徐大同》话剧总编剧之一、舞台总监,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2021级研究生耿雪娜在观看完整场演出后,激动地说:“排演了无数遍,我也看了无数遍,今晚的这场演出又让我想起了创作这部话剧的初衷。这次的创作经历让我对师者的尊崇之情更深厚了,先生身上反映出的大我精神是对坚定‘四个自信’的最真实、最完美的诠释,是‘四有’好老师淋漓尽致的生动再现。我们希望可以跨过河山,走过岁月,将对徐先生的热爱和对师者的尊崇送到大家面前。”

  当晚,徐大同先生的学生高建教授也观看了这场演出,并对话剧《徐大同》给予高度评价:“看完这部话剧我不禁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让我又看到了当年我跟徐大同先生在一起学习、工作、战斗的日日夜夜,每一个画面都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这部剧确实把徐大同先生的精神风貌和其一生的信念、追求都表现出来了,令我非常感动。话剧的排演包含了太多师大人的辛苦付出,我要向他们致以敬意。”

  据高建回忆,他与徐大同先生相识于1978年10月。当时,徐大同从北大调入天津师范学院政法系任教,高建还是政治辅导员,真正开始做徐大同的学生是1979年。那一年,经教育部批准,徐大同可以招收2个中外政治思想史的硕士研究生。为了读研究生,高建从当年3月份开始听徐大同先生的课,从此以后,和先生的接触就变多了。1982年,高建毕业了,至今他仍清晰地记得,他的研究生毕业证书标号是10001,是师大的首个研究生,也是徐大同在师大的首位学生。现在,这份证书仍保留在师大校史馆中。

  毕业后,高建留校任教,加入了由徐大同先生组建的政治思想史教研室,与先生一起开展教学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徐先生深厚的教育情怀、宏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仁爱的心胸,深深感染和教化了学界同仁和身边弟子。直至2019年徐大同去世,先生与高建二人亦师亦友已相伴41个春秋。每每回忆起与恩师的过往,高建都记忆犹新。“从跟先生读书,到做先生学生,先生都是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授课,每次课后,先生都到我们宿舍,就读书心得与我们一起讨论,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感觉非常亲和。不仅如此,日常在一起,先生也与我们经常性地交流谈话,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到学习生活的细节,海阔天空,可以说,学习无处不在。”

  作为亲历者,高建在剧本创作前期,提供了很多素材,并就剧本中的一些情节和内容提出了可行性的修改建议,在他看来话剧《徐大同》的出现,是每位师大人的共同期盼。“大学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于大师。徐大同先生就是我们师范大学的大师,是师范大学的宝贵财富,他被尊为中国政治学界的‘五老’之一,受到全国政治学界的尊重,不仅在学术造诣方面,他的为人、他的优秀品质都是值得发扬和宣传的。先生常说‘教学问、教做学问、教做人’,其中教做人是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人,而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虽然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仍要把先生坚定的信仰、笃行不怠、开拓进取的精神弘扬开来,让学校的年轻师生受到鼓舞、继续前进。”

  以精雕细琢致敬师者风范

  据悉,话剧《徐大同》从今年2月开始筹备,所有排演工作由天津师范大学师生独立完成,从素材收集、初稿撰写到数易其稿、不断打磨,从演员挑选、舞台设计到加紧排练、精益求精。师生在排演过程中深入学院,深入到徐大同先生的弟子中间带入场景、体验生活,为徐大同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高尚道德情操所折服,迸发出编好演好这部话剧的强烈热情。

  话剧总编剧、导演,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副院长杨爱君教授坦言,刚接到话剧《徐大同》的创作任务时,压力非常大。学校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希望通过弘扬徐先生的精神境界来激励后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仅故事要写生动,而且要突出教育性、感染性、思想性,把先生身上的典型教益展现出来。“从话剧创作来讲,故事要求戏剧冲突强烈、故事情节集中、人物塑造鲜明。而将人民教师的题材做成话剧,在舞台表达方式上,这些要求想要完全突显就有困难。再加上,徐大同先生为人低调,感人之处恰恰是润物无声,这也为整个创作过程提出了新的难点。”

  为了将先生的形象生动地带到每位师生身边,让每位师生在先生身上感悟到永久的精神印记,杨爱君和耿雪娜在创作前期下了一番工夫,阅读了大量关于教师的长篇小说和电影,深度研读了徐大同先生的事迹素材,观看了先生授课的视频,走访了学界专家、先生的弟子和学院的教师们,力求从创作的角度完全进入先生的世界,把身边的优秀教师的品质提炼升华,融入先生的形象刻画上。

  “我们手头的资料相对单一,能看到的大部分资料都是先生的学术论作,还有像部分老师的一些回忆录。这就需要我们对人物进行一定程度地艺术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先生的性格和品质,将先生的形象和学校所有优秀教师的形象进行一个整合,让整个话剧结构变得更好,这些都是我们将要面对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耿雪娜学习了大量优秀话剧,最终决定采用“串糖葫芦式”的写作方法,将话剧分为六幕,以倒叙的形式开始,将先生的事迹从头到尾进行串联,通过六个关键词提炼出先生的高尚品格与精神,然后进行渲染。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创作团队打破了原有话剧的创作思路,融入了更多现在的时尚元素,用影视思维来做视听感觉的话剧。从舞美、灯光到学生表演,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具体来说,我们运用‘时间拼图游戏’的理念来做舞美设计,舞台上的软景片是可以互相拼接出来的,许多都是咱们师大比较熟悉的景物。另外,整个舞美设计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像电影拍摄的全景,有构图,有设计感,和演员表演完美结合。从听觉元素来说,我们学院卫晓琼老师还把她原创的歌贡献出来,让作曲庞宏老师为话剧改编了主题歌和主题音乐,多方面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一个艺术作品。”杨爱君介绍道。

  历时大半年,剧本几经推翻重塑的精心打磨,正式演出呈现的已经是第12版剧本。耿雪娜在创作中将真实的情感注入其中,希望可以用作品表达对师者的尊崇。“有句话叫: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创作这部剧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积累中勃发,在勃发中热爱,整部剧都寄托着我们对大师的敬重、对学校的情感,话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有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影子,每一个场景都有师大的影子,时间广场、钢笔尖、兴文楼……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师大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以生动实践追寻育人初心

  据悉,话剧《徐大同》中30多位演员均是来自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在表演系演员导演帅彬彬和两位副导演赵维、赵强的组织下,剧组从8月15日正式开始排练,每天排练近10小时,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师生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作为本次话剧《徐大同》的副导演,赵维从八月中旬开始排练到十月中旬登上舞台,两个月的时间,赵维出勤率达到100%,没有缺席过一场排练。除了白天在剧场指导演员排练外,有时针对排练中出现的问题,排练结束后,他还会留在剧场和编剧团队商议调整剧本,经常忙到深夜。

  通过这部话剧,赵维觉得演员们收获的不仅是专业技能上的提升,更是思想境界上潜移默化的熏陶浸染:“这部话剧不同于平常排练的如莎士比亚的经典话剧,此次原创人物剧本取材于校园真实人物,更具有接近性,演员们排练起来更有动力。”不仅如此,赵维始终坚信学艺先学人,这正好契合徐大同先生“教学问、教做学问、教做人”的教育理念,也契合了天津师大校训中“自树树人”四个字。他相信,徐大同的故事,经过话剧舞台的艺术呈现,能让更多师大学子了解他、景仰他,先生的精神也将滋养更多师大学子在求学道路上勤奋严谨,勇攀高峰。

  话剧中徐大同的扮演者,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2020级表演系本科生王徉文沁坦言,最开始并没有被确定为合适的扮演者:“其实我的个人形象和声音条件都不太符合这个角色,后来因为我对剧本和徐大同先生人物形象的钻研,使我能够理解到这个角色的心境,最终老师们才确定让我出演这个角色。”

  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王徉文沁在排练过程中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甚至说一句台词的时候,该哭还是该笑,该往哪个方向走几步,都经过他的严格把控:“其实演每一场戏的时候我都会去想,思考徐大同先生50岁、70岁、90岁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我希望自己最终呈现出来的演出,能让大家忘记我本人,真正进入戏中,感受台上的就是徐大同先生。”

  在谈及首场演出后的感受时,王徉文沁说:“看到现场很多人被这样一位具有家国情怀、师者风范的‘大先生’形象感动,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通过这部话剧,我希望能像徐大同先生一样热爱自己的专业、一样执著追求,像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那样认真做事、真诚待人。”

  杨爱君表示,“这部剧可以说是我所有作品中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因为我们是师大人,我们热爱师大,我们为师大做一些事情,理应做到最好。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部的老师都亲自参与了剧本的完善过程,帮助指点方向、提供素材,提出了很多好建议。我们深刻感受到,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我们让尽可能多的同学都参与剧本创作编排,台前幕后,很多同学付出了辛苦的努力,他们无一例外都被徐大同先生的精神所触动和感染,也看到了自己身边的老师们严谨的态度和无私的付出,这些都激励着他们学习身边典范、强化使命担当,在天津师范大学这片沃土上不断历练,茁壮成长。我们用这样的形式,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创作者、演绎者、观看者都受教育,这也是我们排演这部话剧的初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