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新的发展阶段,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善于跟“短板”叫板,哪里不足补哪里,是党员干部提升能力本领、干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能力不足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正视、改进。工作中,有的人对“短板”视而不见,把干不了、干不好挂在嘴边,宁可为逃避或敷衍工作找理由,也不愿给自己补补课;有的人有补“短板”的意识,却不讲究方式方法,时间花了不少但效果寥寥,于是打起退堂鼓。知而不改的“放任”,或改而不能的“放弃”,都对推进工作不利,也不是面对“短板”该有的态度。
善于跟“短板”叫板,要抓住实践这个落脚点。所谓“短板”,多是在工作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曾有这样一件事:某地在引进发展急需的半导体企业时,工作人员一开始吃了闭门羹,被认为“不懂半导体”。为此,相关负责人请专家来反复授课,历时一年,设计制作了一张详尽的半导体产业框架图,硬是从门外汉一点点学成了半个专家,最终赢得了企业信赖。实践是最严格的考场,也是最鲜活的课堂,在这里可以及时发现不足,也可以找到弥补不足的方法路径。把“短板”当作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在实践中主动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内在要求。
善于跟“短板”叫板,需要持续性的“自检”。碰到问题,见招拆招、对症下药,多数时候处理的是“急症”,如果能提前预见、早做准备,让能力走在问题前面,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甚至把问题消灭于萌芽中。这就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比如,完成一件工作后,自己给自己挑刺,养成复盘总结的习惯,多想想哪里做得不够、是否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把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剖析环节,当作发现问题和“短板”的放大镜,查漏补缺、举一反三,能够有效地提高能力本领和工作成效。
不可否认,改革发展任务越来越复杂艰巨,知识更迭正日益加快,容不得我们在能力提升上有丝毫放松。将主动学习变成一种习惯,把补短板作为自我提升的着力点,不间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行家里手”,赢得工作主动,干出更多经得起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