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天津走向世界的《边城》(图)
孙玉蓉

  20世纪30年代,天津的文化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除了为现代文坛培养了众多文学新秀的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和《大公报·文艺》副刊外,天津的《国闻周报》在发表新文学作品方面也同样敢为人先,如沈从文(1902—1988)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通过《国闻周报》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的。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讲述了撑摆渡船老人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翠翠与船总的儿子恋爱的故事。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都喜欢天真、淳朴的翠翠。天保采用传统的方法,由父亲托人去说媒,未能得到腼腆的翠翠的回复。当他得知弟弟同样喜欢翠翠的时候,他支持弟弟采用月下山头以歌传情的方式,向女孩子表达心意。为成全弟弟,哥哥随自家货船出了远门,结果掉入茨滩,意外身亡。弟弟产生负罪感,觉得对不起哥哥,伤心地驾船到川东去劳作了。撑了五十年渡船的外祖父,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悄然去世,悲伤的翠翠接替外祖父的工作,继续撑摆渡船并等待傩送回来。

  1934年1月至4月,《国闻周报》分10次,刊发了小说《边城》。而天津出版的《沈从文年谱》,则说《边城》全文分11次发表于《国闻周报》第11卷第1至4期、第10至16期。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出版的《沈从文经典名作》,在介绍《边城》的文字中,也采纳了这种说法。这里忽略了《国闻周报》第11卷第3期,因为《边城》续稿“收到稍迟”,未来得及刊登,故此期空缺。

  《边城》原是边写边刊发的。1934年1月1日,《国闻周报》首次刊发《边城》时,不无自豪地告诉读者:“沈从文先生在写毕长十余万言的《记丁玲女士》后,又应编者之请写一个中篇,本期开始登载的《边城》,便是以编者的友谊逼出来的。”可见《国闻周报》的编者是很有眼光和见地的,他们在1933年7月至12月,刚刚连载了沈从文的《记丁玲女士》,就又约来了新作《边城》。他们以能够刊发沈从文的小说为荣,以能够得到读者的欣赏为乐,同时,编者与作家之间也已经建立了信任与友谊。同年1月,因沈从文“返湘看望母亲,来回四十天”,回到北平后才续写《边城》,遂使连载中断了一个多月,直至3月12日《国闻周报》第11卷第10期,才又见《边城》刊出。编者说:“沈从文先生前因回籍,《边城》续稿中断,自本期起继续登载。”至4月23日,《边城》全稿刊载完毕。结尾是主人公翠翠心仪并盼望归来的青年傩送,到了冬天还不曾回到茶峒来。作家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作家没有给出一个团圆的结局,令读者感到遗憾。《国闻周报》的编者很理解读者的心情,在《编辑后记》中,向读者交代:“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至本期已告结束。据沈先生说,这篇文章原拟把翠翠摆在人群中更历些酸辛,但因为家中一读者不大赞成,所以让她用‘等下去’的一个办法打发日子去了。”原来这样的结尾,还是经过沈夫人张兆和的说情才给安排的,倒是给读者留出了想象的空间。

  小说《边城》对人物心理刻画十分细腻、逼真。如外祖父与外孙女谈找婆家的事,作家写道:

  翠翠第二天第二次在白塔下菜园地里被外祖父询问到自己主张时,心儿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掐葱。外祖父笑着,心想:“还是等等看,再说下去,这一坪葱会全掐掉了。”同时似乎又觉得其间有点古怪处,不好再说下去,便自己按捺住言语,用一个做作的笑话,把问题引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了。

  未成年女孩子的羞涩,外祖父对外孙女心情的理解,都描写得恰到好处。又如边地俗语的引用,“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为船总的儿子爱上穷人家的女孩子,找到了顺理成章的理由。总之,沈从文对湘西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烂熟于心,随手拈来,便成好文章。

  1934年4月25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沈从文的《〈边城〉题记》,为《国闻周报》刊发完毕的《边城》补上了点睛之笔。他说作品所写的是自己生长的熟悉的地方,反映的是“农人与兵士”的生活,“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他强调“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他说:“我所写到的世界,即或在他们全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然而他们的宽容,他们向一本书去求取安慰与知识的热忱,却一定使他们能够把这本书很从容读下去的。”后来,他在交流写作经验时,指出“写文章,要能定出人类的爱与憎,最重要的,是写出中国人的美德”,这样才能与他人的作品有所区别。他说《边城》的创作就是在“写中国人的美德”,并“发扬中国人的美德”。

  当时的《国闻周报》在北平、上海、南京、汉口、开封、武昌、太原、成都等地,通过大公报分馆作为发行渠道,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小说《边城》通过《国闻周报》,从天津走向全国,并立即引起反响。评论家李健吾从艺术风格与审美的角度,对《边城》给予高度评价与赞赏,称沈从文是“一个渐渐走向自觉的艺术的小说家”,“他能把丑恶的材料提炼成为一篇无瑕的玉石。他有美的感觉,可以从乱石堆发现可能的美丽。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小说具有一种特殊的空气,现今中国任何作家所缺乏的一种舒适的呼吸。” 李健吾称《边城》是一部田园诗般的杰作,“这里一切是谐和……细致,然而绝不琐碎;真实,然而绝不教训;风韵,然而绝不弄姿;美丽,然而绝不做作”,“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1934年10月,《边城》作为“创作文库”丛书之一,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并于1935年6月、1937年5月两次再版。1943年9月,桂林开明书店又出版了改订本。新中国成立后也出版了多个版本。《边城》还曾被改编成电影,受到观众的喜爱。同时,自1936年起,《边城》就陆续被翻译成英、法、日、德、瑞典等多种语言出版。《边城》不仅被写入中国文学史册,而且在世界文坛,为中国的文学事业赢得了荣誉。

  沈从文也以他别具一格的等身著作,跻身20世纪杰出作家的行列。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边城》,最初是在天津发表,并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的。这是天津文化史上的光荣,也应该载入天津的文化和文学史册。谨以这篇短文纪念沈从文先生120周年诞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