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末文丛
家乡的渔家文化(九)
渔船名称趣话
刘翠波

  天津滨海地区渔村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船名的来历就是其中之一。渔船的名字经历了从粗俗到规范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它的历史发展变化和脉络。

  很早以前,渔村蔡家堡的渔船,都有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老人们说起往事,言语间尽显心酸。过去,穷人们没有文化,生活条件又艰苦,孩子们起的名字很随便,叫着也方便,尤其是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小孩子的名字起得太高贵了,穷人家养不起,缺吃少喝天灾患病都容易夭折。渔民们给渔船起名字也源于这些道理。那时,渔民们乘船出海打鱼,危险重重,很难抵御狂风恶浪的侵袭,这种听天由命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更加迷信,在言行中谨小慎微。他们认为,如果船的名字太高贵了便难以执掌,也怕龙王老子嫉妒责难。

  过去的船名,有的是船主在准备簰新船时,经过深思熟虑起的,如:小新牛、大花猪、松木篓等,这种名字大有生命力旺盛之意;有的是簰船之时,船工们根据船型随口叫出的,如:大马槽、大脑袋、大花鞋等,取平安稳妥之意;有的是船工们随意送给船主的外号,如:尖帽子、二秃子、尿盔子等;还有更随意的,如:大猛添、小道机等,它们是当年新安装的船用机器的名称。这种俗气的船名,在渔村沿用了几百年。

  到了民国时期,有了船号的出现。滨海汉沽档案馆中,保存着4面布质税旗,全部由“河北省财政厅沿海船捐征收处”于民国廿二年(1933)颁发。这4面税旗全是正三角形,分别为蓝色、白色、灰色和粉色,上有“营城第三等第八七〇号船”字样,是当年国民党政府用以收取苛捐杂税的标志,但当时没能与船名挂钩。

  船名的改变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的。渔家人的生活好了,观念也在逐渐地改变。从渔村渔业合作化开始,渔船的名字,首先是按在生产队里的排序,集体起船名,如一队的小一号、大二号、小五号等。与时俱进的是,人们的名字也起了变化,渔民少了小名和外号,开始称呼学名了。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渔船开始像汽车一样,有了统一牌照,牌照号成了船名。“津汉渔04205”是一个完整的渔船名字,“津”代表天津,“汉”代表汉沽,“渔”代表渔业生产作业船,其意义是该船拥有《捕捞许可证》。“04”是汉沽专属序列号,“200—400”号段属蔡家堡渔港的渔船所有,而蔡家堡村也拥有了160多条渔船。有趣的是,这时有些人称船长的名字,用船号的后几位数字替代,让人分不清是在说船还是在说人。从船名的演变历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时代进步的足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