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的“厨房套装”,实际是橡皮礼盒;印上柯南等卡通形象,文具礼盒摇身一变成了主题盲盒;各种笔“动”感十足,可以播放动画幻灯、模仿拳击游戏……如今有些文具越来越花哨,让人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文具还是玩具?
打“惊喜牌”、走“高颜值”路线、附加“好玩”属性,这样的包装设计迎合孩子心理,确实可以达到吸引眼球、增加销量的目的。问题在于,过度包装已经喧宾夺主,正在弱化文具的本来功能。文具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学习,而学习贵在专心,尤其年龄较小的孩子正处于注意力养成阶段,自我约束能力本就较差,再加上一款好玩的文具在眼前,如何能将关注点放在学习上?
文具玩具化,无形中抬高了文具的价格,容易让中小学生形成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惯。一些孩子拿着新奇或多功能文具到同学面前炫耀,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事后,有的孩子“不服输”,跟家长提要求,买来同款或更花哨的;一些文具为了增强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还特意设置成系列产品,诱导孩子们通过大量购买的方式来集齐一个系列,很容易造成孩子沉迷。无论哪种情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来说都是无益的。
任何学习用品,教育都是第一属性,家长、学校要做好“把关人”。除了家长慎购乃至拒购玩具化文具,学校也应帮学生建立正确的选择标准。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手里的各种文具,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课。与此同时,推动厂商严格遵守标准化生产、对产品安全性进行常态化检查、对不良商家依法严厉惩戒,从市场监管到教育引导,协同发力促进文具行业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纠偏文具过度玩具化,对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消费观也是有帮助的。
文具不可玩具化,实用才是硬道理,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学”和“玩”中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