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海昏简牍的发现与研究(图)
夜凉
《海昏简牍初论》,朱凤瀚著,北京大学出版2021年6月出版。

  2015年7月在南昌西汉废帝刘贺墓出土了5200余枚竹简和170余版木牍。这批简牍出土后即被媒体报道并受到学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经初步判断,竹简基本属于古代书籍;木牍内容除书牍外,尚见有奏牍与诏书;另有孔子衣镜与木楬共计109枚。所出西汉简本《诗》《春秋》《论语》及《礼记》类、《孝经》类等儒家文献,是出土典籍类文献的一次重大发现,墓中所出《诗》《论语》亦有较明确之师承来源,对于研究儒家学说及其经典文本的传布、演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代学者争论不绝的一些疑难问题由此可望得到新的启示,同时也为了解汉代社会上层的教育、文学、修养以及思想信仰等提供了新的信息。以往出土简帛中有关西汉时期王、侯一级官方文书与私家文书均较为罕见,这批简牍中涉及昌邑王、海昏侯的有关文献特别是其家内举行祭祀礼的资料,为研究西汉诸王、列侯制度提供新的重要资料。

  海昏侯墓出土的大批简牍,对于中国古代典籍及古代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为研究者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新材料,其内容涉及儒家文化的核心。《海昏简牍初论》是海昏简牍的首次大规模发布,将为学界提供这些重要资料的初步整理及研究成果,书中的多数竹简、木牍等材料均为首次发布。本书分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与出土简牍综述、海昏竹书初论、海昏木牍与孔子衣镜初论三编,具体内容包括: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价值和意义、海昏竹书《诗》初读、海昏竹书《保傅》初探、海昏奏牍初读、海昏木楬初论等。

  本书还发布了现存早的孔子画像,以及孔子及弟子们的生平传记资料。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孔子的生平、姓氏等关键性的问题,是研究孔子的第一手材料。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先生等联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这批重要材料做了全面整理及初步研究,为学界提供了系统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

  由于有王式、王吉等当世大儒的教授辅弼,刘贺得以汇通“六艺”、兼习《五经》。这既构建了刘贺本人“簪笔持牍趋谒”的儒生形貌,又为西汉前、中期儒门典籍的贵族官学传承提供了鲜活视角。刘贺本人对《论语》《孝经》的熟悉,对《诗经》的诵习,验证了通经之前皆先通《论语》《孝经》的传统认识;海昏侯墓中所出简本《易》《春秋》《诗》系于王吉,《诗》《礼》又见于王式,修正了西汉时期“汉博士皆专经教授”的论断;简本《礼记》诸篇与《王会饮仪》的单篇别行状态,既体现与“礼”相涉的有《礼经》学者与汉仪学者两种,又反映出宣帝时期《礼》博士的设置情况。儒家典籍与小学的修持,保证了刘贺公文书牍书写技能的熟练;系统化的房中养生书,体现出刘贺对眉寿长生的追求。而失落的现实和长久的幽禁,六博成为刘贺暗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以上这些,构成了2000多年前一位年轻人的知识世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