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说华服~~~——品中外服饰工艺之妙
二十四节气漫谈~~~
~~~
电影频道
佳片有约~~~
周末
文丛
家乡的渔家文化(八)~~~
~~~律师文化纵横谈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末
文丛
家乡的渔家文化(八)
渔家艰辛多忌讳
刘翠波

  忌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顾忌,像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一样,有时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我小时候,家家都有门槛子,孩子们坐在门槛子附近玩耍,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常听到大人们说“坐门槛子,烂屁眼子”,我们就不敢再在门槛子附近玩了。很明显,这是前辈们用愚弄制约愚昧的方式,这种方法对待孩子很好用。

  其实,渔家人的很多忌讳,跟对待孩子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做得更隐秘。在使用老风船的年代,渔船上最恶毒的忌讳,就是“女人不能上船”。上世纪50年代前,本地出海打鱼的渔船上,见不到女人的身影,据说会把晦气带上船。女人如果在船上,海上发生了危险、打不上渔获、渔网破碎了,等等,都说是她们惹的祸,把女人说成红颜祸水一般。在上世纪50年代后,人们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生产队开始组织妇女上船出海打鱼,但女性身体和生理上的不同便显现出来,在当时不适合这样的劳动环境。到了70年代末,还留在渔船上打鱼的妇女所剩不多了。直到改革开放后,渔船上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很多缺少人手的小渔船上,家庭主妇的身影才多了起来。在这几次跌宕起伏之中,人们终于知道了前辈们的良苦用心。

  旧时的渔业生产,环境非常恶劣,不分白天黑夜地劳作,对妇女的体能是严峻的考验。不仅如此,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对妇女的身体也会造成极大伤害,更别说哺乳期或家里有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照顾。为了把不适合在海上生活的妇女挡在岸上,聪明的前辈用看似最恶毒的忌讳,为那些野蛮和愚蠢的做法,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那个年代,来自风帆船最大的危险,是遇到风浪后船翻人亡,“翻”(音)字,成为渔家人最大的忌讳。那时,天津沿海一带的渔民和家里人说话时,都是小心翼翼,从不敢说出“翻”(音)字,在船上使用的器皿,也不能扣着放。在难以抗御的灾难面前,渔民们表现出敬畏和虔诚。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言行影响使得他们处处谨小慎微,时刻提醒着自己注意安全风险。

  在渔家传统忌讳中,最有趣的是不能“在船头上拉屎、撒尿”。这个忌讳有种说法是,在船头上方便,是对海神和船主的不敬。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很多时候,船头都是向前行的,有谚语说“顶风拉屎,顺风尿尿”。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忌讳中,隐含着生活习惯。

  渔船上,有一个很有故事的忌讳:“饭碗里不能插筷子。”从前,出海打鱼的渔船上,常因各种原因有人死亡。那时,船上若死了人,可能几天之内回不到家,渔民们先把人保存起来,每次吃饭的时候也给他盛上一碗,然后碗里插上一双筷子,这是一种习俗。因为这种习俗,便有了这条忌讳。

  每次占锚时,负责占锚的人,在占锚的关键时刻,都要提前大声吆喝一声“下锚嘞──”这是一个惯例,被忌讳定格在节骨眼儿上。按渔民的解释是:大声吆喝,是为了告诉水里的龙子龙孙提前避让,不然……然而我发现,在占锚时,链接铁锚的缆绳,在铁锚入水时危险性极大,这一声吆喝,能提醒身边的人,应高度注意脚下的绳索。

  在渔家忌讳中,“渔网,不能用红线铜铰”最有意思。这个忌讳的解释是:网具太先进会网尽龙子龙孙。这让我联想到现在流行的“渔业可持续发展”话题,与滨海渔家谚语中“网不打至”一样,是前辈们早已有了先见之明,这两个忌讳,现在都已经被纳入《渔业法》中。有时我会问自己,传统的渔家忌讳,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