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4台手机对着我拍,我不同意,他就说我落伍!”近日,武汉市民周女士向媒体反映,在理发店剪发时,发现理发师竟同时用4部手机直播剪发过程。她要求理发师停止直播,对方却说:“你又不是明星,普通老百姓怕啥?”
如今,网络直播的确司空见惯。新闻中的这位理发师,从今年2月就开始直播剪发,甚至在周女士愤而离开后,也并未认为有何不妥。直播者的出发点不难理解,无非是想吸引粉丝,带来流量,获得收益。然而,未经同意就把别人的生活通过镜头展示在他人面前,这样真的合适吗?
每个人都有对直播说不的权利。理发师口中的“普通老百姓怕啥”,显然是“慷他人之慨”,是对他人隐私权和肖像权的侵犯,也跨越了网络直播的边界。近年来,直播花样百出,有网红餐厅私自直播食客吃饭,还有医生直播患者看病、做手术,无一不引发公众质疑,有的还受到法律制裁。可见,今天,我们有必要达成一种有关网络直播的文明共识──网络之地也要有行为边界,也要恪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不能借直播之名堂而皇之地打扰他人生活、侵犯别人权益。
网络文明,需要全社会共同来维护和塑造。对于网络平台来说,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规则之锁”,在“禁”与“放”之间划定清晰界线,明确行为与监管规则,把网络文明树得更加鲜明。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人人都能当主播,人人还要增强网络素养和边界意识,主动呵护网络时代的隐私。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人,在直播前都不妨多问自己一句:“别人同意了吗?我侵权了吗?”在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更应该了解直播的禁区,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多年前,电影《楚门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从小被放在摄像机前长大的孩子,三十多年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的一切都在众人的围观下进行,从而奋起反抗,走向真实世界。没有人想要生活在“楚门的世界”。把握好“公序良俗”这把尺,保证直播的方式、内容不越界,积极拥抱新技术,也尊重规则规范和社会伦理,这才是网络直播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