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贵的馈赠(图)
卢江良 题图 张宇尘

  父亲离世第二天,因为要定制遗照,我翻看近十年拍摄的照片。应该说,我为父亲拍摄的照片不少,但没有一张是他单人的,在我的电脑相册里,凡有他在场的照片,几乎都是跟母亲的合影。最终,我只能选出其中一张,将他的上半身截取出来,交由外甥女炀炀和文静去抠除背景。

  我父母的感情,一直以来都是老家村里的典范。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爱情的模样,那么,毫无疑问,我一定会向对方讲述我父母的情感故事。确实,除却书本上杜撰和影视中演绎的,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爱情,最能让我感动的,到目前为止,也就是我父母之间的那一份。至于我父母的结合,有过一个传闻:我舅妈是我的大姑,我大姑成为我舅妈时,我同龄的父母还不到10岁,等他们十四五岁时,我父亲展现了绘画的天赋,当时我母亲家正建好房,我外公便请我父亲去壁上画画,我母亲磨墨递笔打下手,于是两人暗生情愫,后来自由恋爱,喜结良缘。

  传言者也许想说明,我父母的感情之所以好,源于两人系自由恋爱。针对这个传闻,我分别向父母求证过,但他俩均予以否定。他们说,他俩根本没谈过恋爱,只是到了一定年纪,有长辈觉得两人挺般配,又有姻亲关系,便从中撮合,他们便走到了一起。结婚后的父母,关系极为融洽。从我懂事起,直至父亲离世,这漫长的50年间,我虽看到过他们争吵,但从未见他们有过打骂。而在我老家,特别是我年幼时,夫妇间发生“战争”,是屡见不鲜的事。所以,父母的感情,总让村里人羡慕,他们的婚姻俨然是“美满”的代名词。

  可这样的“美满”,落到父亲身上,多少是令人诧异的。因为父亲的脾气是出了名的火暴,我们姐弟仨,在成长的过程中,没少挨他的揍。他跟村里人争执,嗓门大到响彻全村。但他没动过母亲一根指头,温柔地称呼她“阿荷”,整整叫了一辈子,佐证了他对母亲的用情之深。父亲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坚强者──“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代表人物。在父亲的一生中,我只见他流过一次泪,那是大姐出嫁那天,他躲在卧室默默掉泪。可大姐告诉我,其实父亲还哭过一次,1999年,母亲生病住院,我在医院陪护,他回到家,当着我小姑的面号啕大哭。

  当然,母亲也深爱着父亲。1980年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大队(现在的村)的那辆大型拖拉机被转卖,当了十五六年驾驶员的父亲失了业。那个时期,很多没手艺的农民,趁农闲去上海松江挑泥赚钱。赋闲在家的父亲,也萌生了这种念头,但被母亲阻止了,她怕他吃不消。此后,父亲干过多种职业:大型拖拉机驾驶员、油漆工、建筑工地保管员,尽管也曾背井离乡,但每次时间极为短暂,最多不超过半年,因为母亲不想他离开身边,更不愿他受苦受累。这跟老家其他女人迥然不同,她们见自己丈夫成天呆在家里,总以呵斥的方式驱其外出赚钱。

  然而,父母被迫分离过七八年。当时,我家的保姆,由于家里发生变故,不干了。母亲便来我家,帮带小孩。父亲因老家有活儿,只能留在那边。可在分离期间,父亲一有空就来我家,无数次奔波于杭州与绍兴之间。更难能可贵的是,父母不在一起时,每天都通电话,从不间断。2020年5月底,父亲不幸离世。之后,将近一年半时间,母亲经常生病。我们清楚,这是悲伤所致,竭力劝说她离开老家,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母亲总是不愿意,以“住不惯”为由婉拒。有一次,面对我的邀约,她喃喃地说:“我要是去了你家,你爸一个人在这里会冷清。”

  母亲始终待在老家,我与她每天通电话。好多次,在电话里,她会告诉我:“你爸走了以后,我总想不起他的样子。”每次,还没等我开口,她就接着说:“可能你爸怕我伤心,有意不让我想起的吧。”我想,父亲若在天有灵,应该会这样做的,因为他是那么爱母亲,胜过爱自己。

  这是我父母的情感故事,谈不上轰轰烈烈,也谈不上可歌可泣,却那么至真至诚,又是那么至情至爱,从小到大一路影响着我,感化着我,在我婚前让我坚信真爱的存在,在我婚后教我如何去爱对方。如今,父亲已驾鹤远去,但他与母亲的那份爱,成了我一生中最宝贵的馈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