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也不能放心“睡大觉”。近日,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大潮再现,已有大约10家理财机构旗下的50余款产品宣布提前“退场”。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买入理财产品后,还需关注理财机构发布的各类信息,及时掌握理财产品的最新动态,避免产品提前终止后资金闲置。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提前终止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已达到2000多款,同比增长将近四成。仅10月份,就有大约10家理财机构提前终止了旗下50多款理财产品。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净值化时代背景下,理财产品被提前终止是正常现象。不过,与今年六七月间出现的“提前终止潮”情形不同,那时主要是因为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业绩表现不佳从而触发相关退出条款,而此次则主要是因为股票市场一度火热,部分投资者选择提前赎回理财产品,将资金转投至股票市场,这导致部分理财产品规模缩小,触发了提前终止的阈值。还有的理财产品在运作中提前实现了预期收益,理财机构就选择将该产品提前终止,让投资者早些落袋为安。此外,如果理财机构预期未来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理财产品收益还可能进一步缩水,也可能选择提前终止,以避免投资者面临更大风险。
既然理财产品可能被提前终止,购买了理财产品后,投资者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做“甩手掌柜”,而应对买入的理财产品保持关注,了解理财机构发布的各类产品公告信息。这样一旦产品被提前终止,也可以及时获知理财资金返还的流程以及到账时间,再根据产品提前终止原因判断未来市场动向,做出下一步的资金安排,避免资金闲置。
投资者再次配置资金时,仍然要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入、流动性需求等因素,不能看到股市火热就盲目跟风,轻易将低风险投资转换为高风险投资。
新报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