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城市神韵 百年博物 聚集天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创建110周年 延续中法友情~~~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建110周年 延续中法友情
天津“北疆” 世界之光
王轶斐 单炜炜
  北疆博物院俯瞰图

  中法专家在北疆博物院

  天津马场道117号的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矗立着一座外形朴素、布局严谨的百年大楼。走入它并不宏大的入口,这里的数十万馆藏,诸多划时代的珍品却足以让世界瞩目。

  它是北疆博物院,至今已走过110年岁月。

  务实合作 交流互鉴

  张彩欣(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北疆博物院是中法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这座博物院有110年的历史了,它的建馆理念、藏品管理等很多理念和方式方法都是不过时的。更重要的是重视科学研究,这是博物馆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是博物馆进行展览和科普教育的前提。

  通过这次研讨会,天津自然博物馆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南特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桑志华的家乡罗别镇历史考古学会都签署馆际合作协议,这种合作不是框架式的,而是十分务实的合作,比如研究人员交流、展览互换、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

  菲利普·吉耶(法国南特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

  桑志华、德日进等学者在中国的研究工作是一种重要的见证,见证了中国在时代中不断全面发展。这种见证无可替代、举足轻重。他们的工作也后继有人,如今在中国,仍有许多学者苦心钻研,产出了许多重要成果。

  我馆和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合作,首先是科学方面的合作,再有就是在博物馆学方面的合作,三是中法两国博物馆学领域的教育培训,以博物馆学及相关反思为主。

  孙建生(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特级教授):

  桑志华与德日进在中国的考察非常广泛、很全面。德日进与他的导师当时留下来的交流文件有89件,涉及中国第四纪地形地质的考察研究和古生物学的研究,他们相当于做了一个完整的科研框架,弥补了这期间的研究空白。

  这两位先生体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知识一定要分享。尤其是桑志华把大部分标本、资料留在中国,这在当时是很不简单的。我们和天津自然博物馆将展开科研、收藏品和科普等合作。我们也有一个专门的文物修复实验室,也将在关于文物保护修护方面进行学术交流。

  法国的塞纳河与中国天津的海河,曾被一座博物馆连接起一座伟大的科学之桥。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科学家桑志华于1914年来华创建,现藏有桑志华等科学家在中国25年科考收集的20余万件自然标本及约1.4万册文献。本月,“交流互鉴 传承创新”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创建11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津召开,北疆博物院再次走入天津乃至世界观众的视线。

  110年 始终吸引世界目光

  从110年前开始,桑志华在长达25年的科学考察,行程5万公里。收集了几十万件藏品,从无到有地创建了一个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为何在全球博物馆中享有盛誉?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文献资料完好保存至今的百年博物馆,很多科学家在此取得了科研成果,他们的研究标本被后人用他们的姓氏命名,北疆博物院是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史的“活化石”。

  馆内藏品包括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岩矿标本、旧石器标本、图书资料和民俗标本等。藏品以古生物标本最为突出,既包括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珍稀模式标本如王氏水牛、河套大角鹿、师氏剑齿象等,还包括河套人牙最早的化石模型、北京猿人头盖骨模型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物。动物标本中有世界闻名、中国特有的文昌鱼、中华鲟、扬子鳄、金丝猴等,世界上最稀少的鸟类朱鹮,中国的国宝大熊猫等。

  这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留下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载入史册的重要成就,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和博物馆学发展史上都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中国和世界博物馆发展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法人文交流的纽带

  北疆博物院自桑志华创建开始,就开启了中法两国的不解之缘。

  与其他外国探险家不同的是,对于采集的标本,除少量交流到世界一些收藏机构外,桑志华坚持把它们全部留在中国,此外,北疆博物院至今还收藏有部分国外交流来的标本。

  北疆博物院作为一座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法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哲学家德日进、加拿大解剖与古人类学家步达生及多位在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古人类等研究领域知名的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都曾来这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和工作,依据北疆博物院藏品出版的大量研究著作和科研成果,产生了轰动世界的影响力。

  天津自然博物馆现有馆藏生物标本40余万件,年接待观众量300余万人次,年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千余场,集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于一体 ,在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中有着重要影响,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和科学文化使命。

  至今,北疆博物院的科考价值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完,中国乃至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还在深耕,中法文化的深入交流仍在继续。

  新报记者 王轶斐 单炜炜

  图片由天津自然博物馆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