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清金融诈骗常用“三手法”
“安全转让”“清退回款”您都别信
王婷

  近年来,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金融知识欠缺、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等,打着“安全转让”“清退回款”等旗号实施诈骗。近日,有监管部门揭露金融诈骗常用的三种手法,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防骗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手法一:伪造文件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用监管部门或金融机构名义,通过短信、快递信函等渠道,向消费者发送“安全转让金融产品”“快速处理亏损产品”“官方平台处理”等虚假文件信息,诱导投资者通过所谓的“官方”渠道进行登记处理。消费者登记个人信息后,不法分子以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要求,诈骗消费者钱财。

  手法二:代为处理产品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快速回款”心理,与消费者签订“代为处理亏损金融产品”协议,要求消费者支付“代理费”或与消费者签订“安全转让协议”,以低价格进行收购,并要求消费者抵押固定资产等形式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在与消费者签订协议,收取大量“代理费”后潜逃,消费者遭受钱财损失。

  手法三:虚假处理产品实施诈骗。不法分子以收购金融产品为名,获取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利用消费者信息贷款后低价购买消费者的产品,消费者遭受个人信息泄露、征信受损等不良后果。

  这些诈骗手法利用部分金融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为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信息财产安全,监管部门特别给消费者支了四招儿。

  第一,要提高警惕,辨别诈骗套路。对来源不明“文件”以及非官方渠道发布的“通知”,消费者要仔细辨别,对不能识别的,要及时与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进行确认。同时提示广大消费者,监管部门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会和消费者直接发生资金往来。

  第二,要加强保护,谨防信息泄露。对于陌生短信、信函、链接、App等,消费者不要轻易点开链接、下载App或回复信件,要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等重要信息,谨慎对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避免钱财遭受损失。

  第三,要选择官方渠道,合法维权。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如果发生纠纷,可以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自身民事权益。

  第四,要及时报案,尽力挽回损失。消费者如果遭受诈骗或者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尽力挽回损失。

  新报记者 王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