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近日,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天津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现该文件公开征求意见。
供给储备分布各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的分布数据、天津市教委提供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分布数据、重点产业布局区域,并结合各区的实际供给潜力,统筹市内六区和环城四区供给,最终确定各区的供给储备规模。
滨海新区总计储备保障性租赁住房1.87万套(间),市内六区总计储备保障性租赁住房2.65万套(间),环城四区总计储备保障性租赁住房3.98万套(间),远郊五区总计储备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
租金低于市场水平
保障性租赁住房分为宿舍型和住宅型,宿舍型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住宅型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可适当配置三居室,建筑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利用已建成的公共租赁住房、闲置蓝白领公寓、闲置人才公寓等存量住宅房屋,在满足符合相关条件对象需求的前提下,可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适合青年居住偏好
保障性租赁住房应按照简单、适用、环保的原则进行装修,确保材料环保健康及空气无污染。立足新时代青年人居住偏好,倡导功能复合化、设计精细化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充分利用有限面积空间,优先选择有利于空间灵活分隔和可持续改造的结构形式等,如开放式厨房、卧室兼起居室设计、入墙衣柜等设计,配置多功能、折叠式家具等。
鼓励发展人性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模式,为住户提供智能化居住体验,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选址充分考虑公共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便利的要求,合理控制居住人口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指标。鼓励合理利用场地设置邻里交往活动空间,如独立占地的公共空间或半开放口袋式花园;宜设置与开放街区相适应的公共配套场地,如社区休闲活动设施、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停车点(场)等。
补充配套共享空间
立足新市民、青年人生活需要,结合共享经济的生活方式,鼓励在公共区域设置可共享的功能空间作为补充或提升,以解决保障性租赁住房一般较商品住宅套型面积小、套内空间紧凑的问题。共享功能空间包括公共客厅、公共厨房、公共书房、公共晒台等。同时加强商业服务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套,营造兼具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等特征的社区生活。
平疫结合功能转换
立足后疫情时代“平疫结合,功能转换”的使用功能要求,部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时预留改造提升为健康驿站的条件,合理设置功能分区。符合条件的房源可在平时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防疫期间,结合疫情发展需要,可作隔离点,接收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
以上事项公示30天(9月27日至10月26日)。公开征求意见期间,任何个人和单位均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反馈意见(邮箱地址:szjwfdcscjgc@tj.gov.cn)。
新报记者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