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视野
新质生产力, 在这里“破土而出”
孙一琳

  长果桑葚、车厘子、蓝莓……这些水果的原产地大都是美洲地区,而如今,它们的“产地标签”上多了天津。

  前些天,市农科院武清福源道院区内的车厘子树花朵绽放。这种外国水果缘何“落户”天津,有了天津味?好品种和好土壤彼此“投缘”是先决条件。有北运河纵穿南北,永定河横贯东西,武清区土壤多为砂性土、壤质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适合车厘子的生长;而提前上市了两个月的蓝莓,来自蓟州区马伸桥镇,这片位于于桥水库北岸的土地,土质呈弱酸性,天然适宜蓝莓栽种。

  资源优势是基础,而因地制宜是方法。一个外来品种能在本地扎根,靠的绝非“复制粘贴”。美洲车厘子在武清区经历了4轮优化,现在品种个头更大,味道更甜,还成功申报了“津农精品”。结合气候土壤条件,不断改良,才能从“水土不服”到“开花结果”,从“南橘北枳”到“橘枳一般甜”。就拿马伸桥镇的蓝莓来说,通过“温室大棚+基质栽培+有机肥”的绿色高效栽培模式,不仅个头大、色泽好、口感脆,吃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花香,成为京津冀市场的“宠儿”。进一步看,结合资源禀赋、市场条件创新、求变,也是外来品种本地化后不会沦为“平替”,反而更受市场欢迎的诀窍。

  “外来品种能种好吗?”“把本地的品种种好就行了,瞎折腾啥?”这些水果刚引进的时候,质疑声不少。但就是有人敢想敢试,让外国水果落了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天时地利,比不过人的想象力,从前看天吃饭,如今看墒情有物联网,喷药有无人机,采摘靠机器人,那些当下较为流行的前沿技术和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正在重新定义“耕耘”二字,让农业这个脚踏土地的产业也可以充满创意。

  “屏幕轻点万亩绿,月下耕耘智慧犁。欲问丰年何处觅,智慧新篇已破泥。”这是DeepSeek为智慧农业写的一首诗。可以说,科技创新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贯穿农业生产的全流程。但从已有的新产业、新模式来看,科技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才刚刚显露头角。探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更多有效路径,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更多“种子”将破土而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