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27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常即是最佳(图)
杨士军 题图 张宇尘

  农历乙巳年,是我经历的第五个本命年,不由得想起“一事无成两鬓斑,叹光阴一去不回还”这句唱词。大约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我那位识不得几个大字的大姨,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是秦始皇统治时,人活到六十岁,不死也要被活埋。那时,大姨还不足六十岁,而我乳臭未干,感觉六十岁于我,简直是遥不可及。可叹,日月如梭,如今我也步入了花甲之年。

  秦始皇时代是否有此政令,我未作考证,但人到六十岁,也总该谈一点对过往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权当是对自己大半生的小结,如能对比我年少的朋友们有所启发,那是再好不过了。思来想去,平常即是最佳,是我此刻最想说的话。

  所谓平常,无非就是过自己平常的日子,做自己平常的事情,欣赏平常的自己。这种平常看似简单、单调,平淡无奇,但循环往复之中,最能体现生活的韵律和滋味。而这种平常的珍贵,往往都是在失去之后,方能体会出它的难得。大约十三年前,父亲大病住院,我只能请长假在病榻前日夜陪护。彼时的我,不仅失去了每天早出晚归上班工作、读书写作,包括与妻儿围桌吃饭、闲聊这种平常的日子,还天天都提着一颗心,时刻关注着父亲的病情变化,留心输液瓶中药液的流速,向医生咨询治疗方案,几乎连吃上一口热饭、睡上一个整觉都成了奢望。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平常的可贵。

  再说六年前,我结识了一位与我同在一个写字楼上班的哥们儿,此君精明干练、双目有神、身手敏捷,虽比我小几岁,职位却比我高出两级。交往数月后,得知此君自幼学习武术,精通陈氏太极的拳、剑、刀法,每天早晨都要打上两套拳才吃早餐。我素来喜欢太极这种柔中有刚的运动,只是苦于未遇到良师指导,于是虚心向他学拳。此君性格开朗随和,对我教导细心而耐心,我每早同他学拳半个小时,竟成了习惯。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我不仅学会了陈氏太极拳的老架一路,还学会了一套36式太极剑。就在我准备继续学习老架二路拳的时候,此君却得了不治之症。我得知消息后,赶到医院去探视,他已经做完手术,面色苍白地躺在病床上,我安慰他要相信现代医学技术,争取早日康复。他很是乐观,还嘱咐我一定要坚持打拳,不能忘了那些招数。我点头答应,期盼能早日再和他一起练拳。他两眼充满羡慕地看着我,仿佛在说,他也盼着这一天。走出病房时,他那充满羡慕的眼神,一直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我情不自禁地流出泪来,感受到平常是多么可贵。

  喜欢平常并非追求平庸,更不是躺平,而是用平淡、平和的心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平常的事,堆沙成塔,将无数个平常积累成不平常。哪一个神枪手,不是坚持打好每一颗子弹,才把满环的成绩变为平常;哪一位书法家,不是坚持写好每一个的字,才把精彩的条幅变成平常;哪一盆君子兰,不是园丁坚持做好浇水、施肥,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奉献出美的平常。

  我的业余写作也是如此,坚持数年读书、练笔这个平常,才有了些许不平常的收获。这当然要感谢我能生长在天津这片文学艺术的沃土上,远有从未谋面的文学大师孙犁先生,他的淡泊名利、博览群书、笔耕不辍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更可贵的是,孙犁大师创办的《天津日报》文艺副刊,这一培养文学新人的苗圃,能让我得到明媚的阳光和充足的养料;近有能当面赐教的文学名家林希、肖克凡、吕舒怀等老师的悉心指导,特别是《天津日报》的宋曙光老师,传承老一代报人的优良传统,把业余作者当成亲人,不厌其烦、费尽心思地指导、帮助、提携,使我的写作得以入门,终于在2006年“文艺周刊”第二一六八期,发表了津味小说处女作《修车》。正是因为这样的鼓励,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和兴趣,之后我不仅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满庭芳”发表作品,还在《今晚报》《天津文学》《小说月报》《微型小说月报》等刊物发表作品,使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平常。

  平常即是平淡求真、平和无争、平静如水,亦是平安健康。人过六十,还要过好未来的老年生活,做好平常、珍惜平常、感恩平常,将会是我的最大追求。

3 上一篇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