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爽)近日,在河西区西岸非遗体验馆,河西区湘江道小学五年级学生代表轻甩髯口长须,一板一眼走着台步,引来周围同学阵阵喝彩。在这场由河西区文化馆与湘江道小学联合组织的活动中,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活动中,挂甲寺庆音法鼓、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剪纸、泥人张彩塑……一项项精美的非遗技艺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京剧体验环节,孩子们了解了髯口的知识,并试戴髯口,学习表演动作。随后,师生们还带来了一场“非遗成果秀”。掐丝小组的学生将作品拼成“京剧脸谱长龙”;手绘盘丝小组的学生展示着精美的脸谱图案;面塑小组的学生举起了亲手捏制的“京剧娃娃”。
这场活动让非遗在孩子们的手中“升温”,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湘江道小学校长沈丽梅表示:“我们将把在此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制作成课件,在各班级内进行分享,带动更多同学了解非遗,加入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行动中来。”河西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少年们‘带’着非遗回家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扎根’在了更多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