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6日 星期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图书馆深挖资源拓展服务
从“纸间”到“指尖”,让“旧时光”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张帆

  近日,天津图书馆中文报纸组馆员王刚收到了一面来自沈阳的锦旗。这面写有“尽心尽职热情服务 业务精良行业楷模”的锦旗,既是对王刚的嘉许,也是对天津图书馆为读者尽心办事服务态度的肯定。

  “时代日记”中藏着鲜活历史

  今年1月,两位沈阳读者来到天津图书馆,迫切需要查找一些时间跨度大、关键信息较模糊的报刊报道。王刚回忆:“他们先后去了首都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但都没有查找到想要的资料,最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天津图书馆。当时,我们通过电子检索也没有找到相关信息。”然而,王刚并未放弃,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他在报库中进行实物盘查,最终发现了读者苦苦查寻的那份1984年的《天津工商报》。“他们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非常激动,他们为了这份报纸在北京查找了10天,没想到最终能在天津找到。”王刚说。

  在王刚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三本厚厚的报纸登记册,里面记录着每天到馆的报刊种类,“天津图书馆现藏有中文报纸近400种,提供开架阅览和过报查询服务,我们每天都要对这些报纸进行入馆登记并及时上架。”王刚说。每天手工分拣、登记数百种报纸;按月替旧入库,整理数百斤报纸;穿梭于密集的报架间,在浩瀚“报海”中提取过报……报纸组的工作看似简单重复,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

  报纸作为连续发行的“时代日记”,以其发行连续、信息聚焦、受众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在提供史料佐证方面发挥着重要效用。王刚介绍:“2024年3月,报纸组曾协助央视纪录片《牺牲在黎明》进行资料考证及取景拍摄,为历史大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纸间”到“指尖”,拓展服务新领域

  随着数智阅读的兴起,天津图书馆整合纸质版和电子资源,推出“掌上阅报”的线上服务,解锁读者指尖阅读新体验,并入选2024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推广典型案例;结合传统节日和热点事件,在报纸“旧闻”中寻找“新意”,唤起城市记忆。

  为充分发掘文化服务功能,天津图书馆坚持传统与创新并行,不断丰富服务载体和形式。针对老年群体,开展“银龄阅读行动”,增订老年读物,组织专场阅读分享会,以适老化服务促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针对青年群体,以“阅读+交友”新模式,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读书看报,交流互动。针对青少年群体,举办亲子手绘生日报、年味儿品读、3D训练营等趣味活动,寓教于乐。

  同时,天津图书馆还创新服务形式,将报纸阅读活动送进周边社区,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还走进景区,特制“文旅小报”为游览观光增添了生动的文化注脚。在三月花影绰绰的桃花堤,在四月海棠盛开的五大道,在横跨海河的百年金汤桥上,天津图书馆的报纸阅读活动都让不少游客在特色阅读中感受到了津城之美。“带上报刊读城”活动也将古文化街、意风区等景区的历史报道与实景结合,让游人在漫步中深入城市肌理,感受时光交错的书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