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2025全国两会 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果果变“金果果”(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东 文并摄
  武炜红在果园里给树木刮腐烂病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东 摄

  这句话,捎给总书记

  甘肃天水市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果农武炜红:“感谢总书记一直惦记着咱农民!您对花牛苹果的认可极大鼓舞了我们的信心,现在我们干劲更足了!我们一定按您的指示,把苹果种得更好,让又大又红的花牛苹果挂满枝头!让‘红果果’真正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不辜负您的期望!”

  最近几天,武炜红一刻不停地在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的果园里忙碌着。见到他时,他正手握刮树刀,熟练地剜除树干上的病斑。

  “树上这些翘起有裂纹腐烂的地方,就是腐烂病。得先将腐烂的部分刮掉,接着再进行下一步处理。这些树陪了我将近20年,得让它们健健康康结出好果子。”武炜红说。

  2005年,20岁的武炜红接过了父亲刚栽种没几年的苹果园。嫁接、剪枝、施肥……这些活看似简单,落到实地却让他犯了愁。

  “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别人施肥我也施肥,别人浇水我就跟着浇水。”回忆起刚接手时的一筹莫展,武炜红摩挲着掌心厚茧笑道。一段时间过后,武炜红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一边跟在经验丰富的果农身旁学习,一边请技术专家来地里指导。

  有了专家指导,他掌握了种植的大部分技术,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从果园开始盈利,到还清80多万元的贷款,武炜红仅用了6年时间。去年,果园每亩地收获4000公斤左右苹果,如今已基本售罄。他还修起了二层小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苹果丰收不仅让种植户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武炜红所在的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为当地4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从3月下旬开始疏花,一直到10月上旬苹果成熟,我一直在这里打工赚钱,算下来平均每天至少能赚100元!”麦积区花牛镇二十里铺村村民奚丽云说。

  “去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时,我就在现场。新年贺词里,总书记再次提到‘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武炜红说,总书记的深情牵挂,不仅让大家信心倍增、干劲十足,还带动花牛苹果销量节节攀升。

  又大又红的花牛苹果,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果”。2024年,天水花牛苹果种植面积78.9万亩,总产量193.6万吨、产值54亿元。

  从“中华名果”到百姓的“致富果”,武炜红一路见证。接下来,他还想继续流转土地,扩大苹果种植规模,让又大又红的花牛苹果挂满枝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