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得发亮的水泥地面,刷着豆绿色油漆的木框玻璃窗,拨着老式算盘找零的店员,长条木桌柜台上,散卖的酱豆腐、面酱、麻酱,盛放着现压面条的笸箩一字排开……步入这样的场景,瞬间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打点麻酱,再来两块香干”“三块酱豆腐,装碗里”……上午9点多,老粮店里很是热闹,有不少人是带着瓶瓶罐罐来打散装调料的。“没事时,您常关注咱微信群,有优惠。”“00后”店长祁泽君一边忙一边笑着提醒顾客。
最近,这家位于红桥区凤城社区的老粮店火了,吸引不少人去打卡。老粮店的特色是“老”:经营了四十多年,依旧保持着老式装修,售卖的东西还是过去的味道。对中老年人来说,这里的“老”,是儿时场景,是割舍不掉的情感。对年轻人而言,这里的“老”,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体验。
主打怀旧的“老”,赢在了“新”。新的消费场景,因为其独有性,自带吸引力。快节奏、科技范……随着社会发展,当生活中处处充满现代元素,那些具有旧时印记的老场景,反而成了充满新鲜感的新供给。这几年,“老北京”“老上海”“老长沙”等一批以怀旧生活场景为主题的历史街区迅速走红,从街道布局、店铺招牌到装饰细节都极具年代感,成了颇具特色的存在。在许多城市景区,以邮局为主题的小店里经常挤满了年轻人,他们会选择购买明信片或写信寄给亲朋好友,为的是体验“从前车马慢”的生活。兼具情感连接与稀缺性特征的老场景、老物件等怀旧元素,营造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新场景,让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都能在其中找到“买单”的理由,把追“老”变成了一种新的时尚消费。
怀旧可以是卖点,但让“老”收获持续关注,决不能靠简单复刻。以怀旧为主题打造消费新场景,挖掘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新动能,一个重要前提,是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新的消费需求进行重新审视,让“老味道”在保留经典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理念和技术,呈现俘获时代味蕾的新质感。主打儿时味道的怀旧食品正在推出更健康的版本,传统刺绣工艺从传统服饰拓展到时尚配饰和家居用品领域……
一家老粮店,还在续写着自己的新故事,故事里有情怀、有品质,也有新的尝试。读懂老粮店走红背后的逻辑,或许我们可以遇到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