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分享悦读
为田锡画像 为历史磨镜(图)
木青
  《大宋籍田歌》,张生全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

  我喜欢读历史书,也喜欢读历史小说,但孤陋寡闻如我,在读张生全老师写的《大宋籍田歌》之前,竟不知吾乡蜀地洪雅,有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天下正人”田锡。

  他是偏僻乡野走出的“小镇做题家”,殿试成绩全国第二(榜眼);他是被范仲淹称道为“天下正人”、被苏东坡赞许为“古之遗直”的骨鲠之臣;他是恪守儒道典范,以民为本、胸怀天下的读书人;他是著道德文章,行道义之事的“知行合一”的真人。因此,在历史长卷中,应有他的一幅画像;在书架之上,应有他的一本传记。

  张生全老师作为从洪雅走出去的作家,具有文史皆通的才华,为家乡的杰出人物书写故事,恰得其人。

  我与洪雅颇有渊源:我的祖母是洪雅县三宝镇人,我的家乡木城镇紧邻洪雅。我一直觉得洪雅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她早先的乡镇名字体现出了古老的历史底蕴:将军、止戈、汉王、中山、花溪、柳江……

  洪雅出几个不同凡响的人,做几番不平凡的事业,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英杰!

  初冬之日,我静下心来慢慢品读这本书,田锡的身影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他的面容渐渐清晰……

  纵观全书,田锡为官,功绩有三:

  第一件功劳在“敢谏”。田锡的直谏风骨可以说直追魏征。就算在对待文官较为宽松的宋朝,做一个时常触龙鳞、逆权奸的忠谏之臣,也要冒很大的风险。但田锡无惧不畏,因为他自有一股浩然正气在胸,哪怕受打击、被贬谪也无怨无悔。他终生身体力行儒家的正统思想,与读书入仕只为投机谋利的胡旦之流泾渭分明。因此,历史记住了田锡,他在宋朝的文官集团里树立了独特的形象。

  他的第二件功劳是“劝农”。在宋太祖初平天下之后,宋太宗继续征伐。但田锡看见了彼时国家的困顿、百姓的苦楚,力劝太宗行“籍田礼”,以劝农桑、以振民生。

  虽然太宗并没有立即采纳,但这个观念深植在了他的心中,影响了他形成下一个阶段的治国大计。这是田锡“不识时务”、孜孜以求的结果。在他心目中农业才是立国之本,百姓福祉比疆域辽阔更重要。正如后世所见,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史上的灿烂顶峰,像田锡这样有远见、善建言的庙堂之士,可以说功不可没。

  田锡的第三件功劳是重“礼乐”。礼乐为六艺之首,也是孔子、周公用以教化人心的法宝,是中华文明传承不衰之源泉。田锡独具慧眼,从蜀地找到了籍田礼和乡饮酒礼的乐谱,不但想方设法把会籍田礼乐的蕊儿送去了国家教坊,而且还在蜀地动乱初定后,带领蜀人行乡饮酒礼。这样的举动,不但体现了田锡“以乐治国”的思想,也成为书中歌颂中华农耕文明的美妙乐章,成为塑造田锡人格魅力不可或缺之笔。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读得津津有味,仿佛回到北宋初年那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年代。

  《大宋籍田歌》不只讲了田锡这个人,还讲了宋太宗立储的云谲波诡,朝堂的权力纷争、正邪较量;不只讲了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还讲了宋初蜀乱中的百姓疾苦与团结抗争;不只讲了田锡、二吕这样的正人君子,还讲了一群小人、佞人和狂人;不只对洪雅特产“瓦屋春雪”和“桐花酿”细加描绘,还穿插了眉州苏序的传奇,伏线了“三苏”的文脉……这个故事,讲得热闹,煞是好看!

  田锡如同破土而出的一块璞玉,经过作者的悉心雕琢,通体光明、眉目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巧用才思,著书成文,为古城洪雅留存一座本乡本土历史名人的纪念碑,为求学上进、经世致用之子树立一道德楷模,功莫大焉!

  有此一本《大宋籍田歌》在,田锡便不会泯灭于历史的尘埃;以田锡的生平为镜鉴,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成为鲁迅先生所期望的“中国的脊梁”。正所谓“文章千古事”“文以载道”,今人终不负古人。

  相信读过此书的洪雅同乡以及像我一样同饮一江水、同顶一片天的人们,在听了这一曲《大宋籍田歌》后,一定会深深地铭记田锡以及田锡所代表的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一群士人,并将他们的事迹,代代传唱下去,声振巴山蜀水,回荡华夏大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