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丛 屹 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孙一琳 本报评论员
产业焕新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和落点,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以产业焕新带动科技创新、支撑城市更新,可以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孙一琳:产业焕新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涉及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由此带来的,是产业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双重转变。
丛屹:近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做优增量。产业体系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而产业焕新则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焕新上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实现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对天津来说,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需要产业焕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孙一琳:先进制造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促进先进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产业焕新的重要抓手。您认为,融合的着力点有哪些?
丛屹:今天,科技创新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贯穿制造业、农业生产的全流程,正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但实际上,科技创新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才刚刚显露“冰山一角”。释放科技创新和产业焕新活力,现代服务业应该找到更大的“用武之地”。去年下半年,有关部门建立起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资源池,为企业、服务供应商和科研院所搭建三方“握手”平台。一家此前想转型但不会转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智能化改造方案。天津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广泛地搭建起平台体系,深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业务关联、技术渗透,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创新合力,满足产业发展所需。
孙一琳:面向产业焕新需求开展科技创新,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是以产业焕新带动科技创新的应有之义。
丛屹:产业焕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也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近日,天津市首批17个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瞄准重要产业的重点领域,聚集科研院所、高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等单位,共同破解产业发展遇到的共性问题。说白了就是让产业给科技创新“下任务”,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如此,强化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的有效衔接,既有助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提升产业链安全韧性,也有助于以产业应用场景为牵引,大幅缩短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周期,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的良性循环。
孙一琳:以产业焕新支撑城市更新,带来的不仅是土地、楼宇用途的更新,更是机制、模式的创新。
丛屹:产业焕新,是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是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的导入,能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从而带动科研、就业、消费等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同时,在全市层面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能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借由企业和产业的带动力吸引高端产业集群,培育新动能、更新旧动能。产业焕新和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构,也推动城市在技术、管理和制度等层面广泛创新。这包括思想理念、发展方向、战略举措上的层级跃升,设施质量、服务质量、生活质量上的整体提升,甚至是城市风貌、城市文化上的“换颜提气”。以产业焕新支撑城市更新,城市更新的含金量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