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运城麻花(图)
李小岗 题图 张宇尘

  有面食的地方,麻花算是一种小众食品。

  尽管各地产的麻花样式繁多,风味不同,各具其态,但能被当作一种日常食物,运城麻花大约算是一个特例。多数地方的麻花产品,有位列糕点类的,有偏重口味的,大多只能浅尝辄止、不宜多食,然而运城麻花逐渐成为了当地群众喜爱的地域特产,其普及程度之高在当地仅次于另一种可以与之比肩的面食——饼子。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外地人一经接触,很快就会被运城麻花的魔性俘获,即便其本地也有这样那样的麻花也不打紧。运城人对麻花的喜爱,也甚于其他地方,现今的年俗里,全世界似乎也只有山西运城人还把油炸的麻花当作节礼和慰问品拎来送去。国家级非遗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中,最负盛名的是庆祝新年的稷山麻花,因其独特的口感、精美的外观,更因其寓意着吉祥、团圆和幸福,受到人们喜爱。

  在运城人眼里,每一根揉进了乡愁“解药”的运城麻花上都写着“稷山”两字。也只有在运城,好的运城麻花才叫稷山麻花,就像村里最好的点心师傅做出来的煮饼才配叫“闻喜煮饼”。那是向原产地致敬的一种方式,就像晋西南的好凉粉叫万荣凉粉,运城来的好点心叫福同惠。回到老家万荣的村子,街边常年炸麻花的铺子店面上也理直气壮地写着“稷山麻花”。本以为只是一种噱头,没承想搓麻花的伙计还真是稷山来的,即便不是稷山人也是从稷山学的手艺,可见家乡人对麻花敬重,似乎比其他事情做得更加一丝不苟,不亏人亦不亏心。这麻花,在运城,便是品相、口感、火候、口碑、乡情、食癖等项一应俱全又丁点儿马虎不得的东西,是亦乡亦俗、亦食亦礼,人情往来与家常吃食合体之物。如果说得再高尚一点,麻花算是运城人生活的吉祥物。

  某一年,过年期间巷里弄社火,这是以前春节人闲时的保留节目,是与吾乡人平凡生活紧密连在一起的热闹,或者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刚刚包产到户不久,吾乡人把分责任田谓之“单干”。粮食够吃了,即便食用油比先前富余了却还是不多,农家到底还是手里钱紧,所以各家的年过得还是畏缩,放不开。适逢正月初一,巷子里的人依惯例想热闹一下,组织形式还是延续过去生产队的模式,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那样的年代,麻花显然作为好东西被隆重地突出出来,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就跟着主事的大人挨家挨户敛麻花。这是我乐意干的事儿,颠颠儿地跟着到处跑腿,用筐子盛了从各家各户收上来的麻花,从此也见识了各式各样、颜色有别、形状各异的自制麻花。那样的麻花阵容驳杂如丐帮大会,稀罕顺溜的少,歪瓜裂枣、样貌奇特的多,有的麻花不知是什么油炸出来的颜色黢黑,有的则明显是用动物油脂炸的看上去黄白相间,有的显然是陈油炸的色如重枣,黄的、黑的、棕的……挤挤挨挨、紧密团结在一起。我管那些麻花叫“亚非拉兄弟”,惹得众人一阵哄笑。

  后来,麻花虽然不再是稀罕之物却一直也是年节里的吉祥之物,日子好了的时候,从过年勉强买点麻花到家家户户支起油锅放开炸制,从没办法用猪油炸制,到锅里油少得几乎漂不起麻花,再到用精榨花生油、橄榄油炸,还有从普通麻花到养生麻花,从脆麻花到油酥麻花,从单一口味到诸味俱全……运城人认为的好日子里,一定有麻花不离不弃、不断变迁的身影。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现在运城麻花的第一、第二大概都很难界定。

  要说运城市稷山县的麻花、饼子声名在外、早有口碑,无人不说好,但你又不能堵住人家其他县市人的嘴说自己的才是最好。夏县的同学说她家门口尉郭人刚出锅的麻花那才叫一个好,软、香、酥比福同惠的点心也不差,是自己吃过最好吃的运城麻花。绛县老乡听说了也递过来一根他们横水镇的泽阳老酵麻花,带着得意神色笑眯眯地瞅着你吃,捕捉着你脸上预料之中绽放的惊艳,甚至还有点满不在乎地说:没吃过这么好的麻汤(汤,读te音)吧,这在我们绛县只能算是一般水平。

  这就是运城麻花无处不风生水起又无处不争奇斗艳的现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家最好吃的运城麻花会“花”落谁家。据说,有一年有人在报上写了文章提到河东见闻,说印象里运城某店的麻花最好吃,这么多年过去了都再也没碰到那么好吃的运城麻花了。文章登报,马上就有许多运城人不干了,仿佛拿麻花捅了运城人面食情结的“马蜂窝”,也不管人家是文章的修辞手法还是个人所见,纷纷给报社写信说那怎么能是最好吃的呢,我们这儿的麻花才是最好吃的哩,不信咱给作者出盘缠让他搭车过来尝尝,尝完回去再写一篇文章纠正过来。坡上有人甚至信誓旦旦:我嬷做的椒叶油酥麻花才是真真最好吃的而且没有之一,城里人根本就没吃过这么好的。

  这也许就是运城麻花的江湖态势,人们都可劲地把小麦面粉做出超水准、做出花来、做得出人头地无人能及,至于油面结合靠油炸面食出圈的麻花,在运城传统面食江湖中的地位则算是顶流。不为别的,从面贵油贵的时代延传下来的油食天生就自带贵气,是物以稀为贵的贵,也是价格稍贵的贵,更是品高者自贵的贵。现在,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到已不再稀罕这些油炸食品了,但过年期间的麻花仍然是运城人年货与节礼中不变的角色之一。它是一个地方普遍认同的民间美味,也是一个家庭饱食无忧的证明。谁家过冬过年都得囤点麻花,只是过去是自己做,现在都是订,咸甜香酥,口味自选。一到冬天,运城麻花的生意显而易见地就好起来了,至少比平时要好,麻花铺子成天油锅都不歇着,人们成箱成箱地买回来自己吃,也成箱成箱地发给外地亲友。一根麻花,在内能搅热运城的半个冬天,向外伸展出去能戳到每个在外运城人的心窝子里。

  这种在生活中植入运城麻花的生物钟,可能已经在我身体里固定了下来,故而一到天冷我便常常想念起运城麻花,在外地多年更想。以前是冬天托老家的人捎点解馋,解了馋虫接着就是解颐开怀拿麻花当起了“开心果”和零食,一根麻花掰开之后放在那儿,你掰一点儿我掰一点儿很快就没了,那真是不自觉又忍不住的习惯性动作,完全放松了警惕。现在物流便捷,快递方便,这几年前后也下单了许多家的运城麻花,许多购买链接都是老乡们互相转发来的或者代订的,它们从稷山芮城新绛万荣等处的油锅里爬上来,千里迢迢倒也带来了些安慰。与家乡老友在一起,餐中也常常有别人带来的运城麻花增加食欲,校友相聚期间年年都有运城麻花的身影点缀其间,运城人大概都是喜欢麻花的,“无麻不欢”在我们这儿不是麻将而是地道的运城麻花。往往是饭间只要有了麻花,再好的菜和主食都容易被人们忽略,先消灭麻花再说,不管是攥在手里生怕别人抢了去的大老爷们儿,还是怕油沾手伸出兰花指拈“花”而食的美女,其实都在运城麻花面前悄悄放下了架子,沉浸式地享用运城麻花也算运城人在外回味乡情的不二选择,似乎有了麻花的加入,这顿运城人的饭才显得更加对味,更具地域情怀。

  立冬后的周日,想起运城麻花的事儿便给同城的王木兄打去电话,央他在每年从万荣拉苹果的车上顺便再带些麻花过来,这个“业务”拓展也算是对运城麻花的包容和尊重,谁能在看见优质的万荣苹果时,不顺便想起美味的运城麻花来呢?就像现在,出门在外的运城人能随时惦记起的家乡吃食中,恐怕怎么也避不开苹果、麻花、羊肉泡馍吧,羊肉泡馍得到现场去吃,运城的苹果都能红着脸戴着网套远道来了,运城麻花又怎能缺席呢?好像这个冬天没有运城麻花总感觉缺点什么,有了麻花的冬天才觉得心里踏实,麻花在手,冬天不冷,家有麻花,过年不慌。这一点,你不能说运城人没出息,麻花、饼子净是些吃的东西,制作起来门槛也不高,且都不值多少钱,不值钱的东西硬是想得放不下割舍不去,是因为它记挂着自己的来路,也不断地标记着他们的回望,对他们来说这不值钱的麻花就是无价之物。

  这个时代真是神奇,恐怕最懂你的不是你父母而是平台大数据,既没有搜索也没有点开什么关于麻花的链接,为了不在手机上过多耽误时间,我甚至都不上抖音不看短视频,接下来的一周之内,常看新闻的头条平台上竟然也频频跳出了运城麻花的直播带货,还是忽然就闯进来了的满屏的运城麻花那种阵势,乡音里裹着热情的运城麻花扑面而来。镜头里都是老家常见的麻花铺子,一面大案几人搓着麻花,一口油锅上浮着正炸的麻花,乡音能分出稷山万荣,麻花却分不出伯仲,都是加了椒叶茴香的标准化运城麻花,都是黄灿灿的诱人成色,都是码得整齐摞得高高的麻花。当然,特色还是要有的,有的说我这是用鲁花油炸的,有的说是用自家菜籽油炸的,还有的说是用传统的棉籽油炸的,小麦当然是运城产的,直播的带货者一边现场发货说着好吃,一边回复着屏幕上的各种提问,甜的咸的几天能到货之类,也有问好吃吗怎么没听说过,不等带货的姐姐这厢回复那边厢就有人跟屏说,连运城麻花都没听说过也太孤陋寡闻了,好吃得很,保证你吃了再不想别的麻花了;还有的回答不好吃我给你退钱,有人立刻跟帖说,楼上是万荣人吧呵呵……这样火热的气氛由不得我不下单,没有细想也没有过多犹豫,不管怎样,只要是运城麻花我觉得就错不了,错也错不到哪里去。

  山西是公认的碳水大省,运城作为山西的产粮区更是把碳水做到了极致,主食副食加起来到处是碳水,餐餐碳水不重样。许多时候,我觉得自己都是首先由各种碳水化合物牵引出别的食物或者别的人和故事。比如饼子,单是运城人能做出来的传统饼子就五花八门、造型各异、种类繁多,想吃一枚运城街头最常见的油酥饼子,就很容易由饼子而去寻找一碗运城解州的羊肉泡馍。因为一碗地道的羊肉泡馍既是对羊肉的尊重,同样也是对饼子的尊重,它们在一起才是绝配。比如想起闻喜的脆皮葱花饼,就想起了闻喜的同学朋友和他们留在记忆里的那些美好瞬间;想起稷山的半圆饼子,同样也想到稷山的师友,进而又被稷山饼子带去见了稷山的麻花,至少每次路过稷山都顺带去买些稷山麻花,各种包装的麻花,毕竟它们是运城麻花界的翘楚。至少,稷山麻花在运城是要特意标出自己的出身的。

  其实,我平时对油炸类食品还是忌口的,个人限油限盐,油条炸薯条之类都不怎么吃。但这个冬天,想起了运城麻花就想得放不下了,已经下单的麻花还在路上,为运城麻花量身定做的私厨小菜和羊肉汤也已经准备上了,所有的努力都得配得上运城麻花才是,不只限于吃。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中意的家乡吃食,每个属于个人的念想都是不需要理由的,哪怕它们被以健康的理由限制。麻花之于运城人当然是重要的,重要到当然不止于吃,同时也应该是一种特别的象征。什么象征?当然是好日子好生活好光景的象征,没它们不见得就过得不好,有它们一定是过得不错的。

  不管怎样,有了运城麻花垫底的冬天,总是会增添额外的暖意的,我想是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