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若冰)12月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河东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河东实践”方面的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河东区着力加快直沽文化繁荣区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立足保护传承,彰显直沽文化新魅力。一方面,注重摸清家底、发掘资源。绘制发布直沽历史文化点位图、红色革命旧址地图,推动成立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严复研究专业委员会,借助“外脑”、智库,研究东局子历史文化资源。国家和市、区级非遗项目达149项,总量居全市前列。另一方面,盘活用好一批工业遗存、风貌建筑。打造棉3创意街区,最大化保留工业遗迹。接下来,河东区将聚焦“直沽根、海河脉、工业地、非遗韵”的直沽文化特质,用好天妃宫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祥禾糕点、大直沽酒等非遗项目出新出彩,打造更多具有河东地域特色的文旅场景和文创产品,丰富直沽文化内涵。
依托城市更新,打造文化发展新载体。目前,河东区正稳步推进一机床、津龙湾、井冈山路等一批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不断丰富文化创意和消费场景,使老厂房、高烟囱、红砖墙、旧机床焕然一新,将“工业锈带”变身“文化秀带”“生活秀带”。比如,已经对外开放的一机床“津一·PARK”,包含了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工业风主题咖啡厅等文旅休闲场景,还有津龙湾城市更新项目的TOD文化广场都很有特色。
推动转型升级,激发文化产业新动能。着眼“文创+科创”产业定位,河东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加快河东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聚焦棉3、一机床、飞鸽骑行等重点产业园区,大力引进文化产业及项目资源,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高校加强合作,举办河东区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深化合作,推动成立海河东岸文创产业联盟。接下来,河东区将持续加大文创产业推动力度,建设各具特色、业态集聚的文创园区,培育发展一批骨干文创企业。
锚定提质增效,构建深度融合新格局。8.28公里海河东岸是河东的“黄金走廊”,河东区围绕沿线绘制了《东游绘》长卷,全面推介河东文旅资源。同时,推动金阜码头运营,焕新金茂汇、俄欧风情街等商业综合体业态,开展“海河东游GOU不同”、非遗市集等系列商旅文体展特色活动,激发消费新活力。仅今年“十一”期间,就举办文旅消费活动近70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30万人次。河东区将统筹推动直沽码头、棉3码头等项目建设,联动周边商贸综合体和特色街区,打造“水、岸、场、桥”一体化、沉浸式文旅场景,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
当前,河东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城市更新推动产业焕新,坚持保护、挖掘、利用一体推进,不断创新文化发展形态,赓续工商文化基因,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注入更多文化元素。一是做好传承保护。系统梳理工商业遗存家底,对有保留价值的老工业厂房,科学划定保护等级,以天津第三棉纺织厂成功申报国家工业遗产为契机,推动棉3等重点项目改造提升,守护工业遗产、传承工商文化。二是做足内涵挖掘。依托严复研究专业委员会、直沽文化繁荣区建设专家智库等市、区级研究平台,加强对河东工商文化的研究解读,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现代价值,打造河东工业文化IP,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因子。三是做实创新利用。聚焦“文创+科创”产业定位,加快推动中国物流天津材料厂、一冷·天音、大直沽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落地,把更多工业遗存变身为产业园区、创意街区、商业街区和焕新空间,实现工商文化与产业升级的有机融合,提升城市活力和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