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预制菜,可你知道,朋友圈也正在被“预制”吗?
有的人,生日还未到,照片已经修好,文案已经备好,就等着到点发朋友圈;有的人出去玩一次,照片在朋友圈发5年,“一次拍照可以‘秀’很多次”……一段时间以来,“预制朋友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哪怕生活一地鸡毛,朋友圈也必须“预制”到位,这成为一些人的生活状态。
所谓“预制朋友圈”,其实就是人们通过精心编排的内容呈现“完美”自我,甚至连过去和未来都可以通过精心策划来修饰。这样对精致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朋友圈,还让一些人陷入“精致穷”的困境:为了买名牌包等奢侈品节衣缩食,过上了表面精致、实际穷困的生活。就像剧场中的演员一般,打造精致人设的人利用各种符号展现多面人生中的光鲜亮丽,但实际上,“精装”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不少“毛坯”的人生。人们对理想自我的追求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热情过了头,成为一种虚荣与攀比、一种假精致的泡沫,最终收获的,并不是精神的富足,而是一种萎靡。内心的自在充盈,更是无从谈起。
精致,不等于精彩。精致“包装”可以带来一连串的点赞,但这样的赞有多少分量,发布的人心知肚明,点赞的人心照不宣。有人评价说,“朋友圈可以预制,人生却不能”。网友对这股精致潮流的调侃,恰恰提醒我们,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更多精彩、实现自我价值。如果真的能构建一个理想的人生模型,那这个模型一定是多彩的、立体的,不只有物质的满足,更有精神的充盈。在宁河区,“90后”海归张建芳辞掉了大家眼里的光鲜工作,毅然回到家乡种植小站稻,把农田作为成就梦想的舞台。人生的精彩不在于向世界展示了多少完美瞬间,而在于对意义与价值的追求,把一个个平凡的日子过成五彩斑斓的诗。
有人说,“朋友圈只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小块天地,真正的世界,在我们放下手机后才能看见。”人生的精致不在朋友圈、不在镜头中,而在踏踏实实的行动中。